不是合适人选。
裴无忌:“所以我说什么你不必在意,只按自己心思查便是。”
薛凝心思纷乱,也不觉轻轻的点点头。
除开皇后,便是一些与裴后不和之人,譬如溧阳公主等,也颇有杀人动机。
这些人虽打太子旗号,却算不得太子党。溧阳公主自然并非真心想要太子起复,只不过是想将裴后一脉拉下来。
杀太子而嫁祸裴后也是有可能的。
只不过当初若真是刻意栽害,也该早做出证据出来。如此一来,看着似也不像。
又或者太子之死跟这些朝堂之争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些感情纠葛?
这又白月光又替身的,情之一字最易生出杀机。
这时马车暂时停了停,有人便将匣送上,太子一案卷宗也被送上来。
薛凝接过翻阅,看得十分仔细。
她在法华寺听了许多八卦,不过那些流言蜚语大抵是挑刺激的男女之事来讲一讲。至于太子一案的细节,却并无详实可靠的消息来源。
据档案记载,太子被废后,精神状态并不怎么好。又因他精神状态糟糕,乃至于又影响了身体状态。
陛下虽赐府邸,宫里也时有恩赏,却似并无再立太子之心。
那年余间,太子一直头疼昏沉,眼前发黑,甚至太阳也少晒。
有亲太子部曲求见,萧圭也总提不起精神来,说几句话就乏力倦怠。
萧圭虽爱慕赵昭,又因爱慕赵昭缘故娶了王蔷,不过也算不得是多么好色的人。他身边的姬妾没几个,并未广纳美人儿。
那一年间,萧圭身子渐沉,身子也是时好时坏。
这期间,一直是从王良娣变为王孺人的王蔷在照拂。王蔷其貌不扬,性子亦木讷无趣。不过因为如此,这王孺人倒是颇为迷恋萧圭,照顾起临江王时也是无微不至,勤勤恳恳。
旁人也称赞王孺人的贤。
萧圭见旧时部下时,还会夸赞王孺人几句,说王蔷待他十分真心。
据说萧圭还有意将王蔷扶正。
可能患难见真情,两人凑一处,倒品出些真情。
王蔷善调香,时常焚香替萧圭减轻痛楚。
期间明德帝还给儿子赐了几个美貌年轻宫娥,以此打发时间。不过那时萧圭身子骨弱,推说自己身体不适,难消美人恩,也将几个宫娥打发出府嫁了人。
那时王蔷虽未扶正,萧圭却让王孺人管着王府上下。
这大大小小的事,都是王孺人一人做主了。
这福与祸,似也难以说清楚。
然后就是那年三月,萧圭忽而病重。他身体渐沉,不能下床,需轮椅出行。明德帝甚为关心,曾差太医出诊。
这其中也有宫中太医出诊记录。
这三月开的方子里有几味重药,大约是萧圭病势沉重,不得不为缘故。
到了五月,按照太医院记录,萧圭已目不能视,时有呓语。
根据留档药方,那时给萧圭开的汤药已是温补为主了。
意思是萧圭已病入膏肓,吃些药不过应个景,主要是个安慰剂作用,吃不吃已经不要紧了。
六月末,萧圭清醒了些,他六月开始已经只能进流食,月末醒来却是喊饿,忽想吃野鸡汤和炙鹿肉。
这两样皆是萧圭爱食之物。
这便是回光返照。
待萧圭用过餐食之后,又胃胀欲呕,吐了几口血,过一会儿便咽了气。
其实单看档案,也许萧圭并不是害死,而是当真生病而死。
明德帝也是身子不好,所以才会让裴后加以帮衬,乃至于使得裴后手中权柄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