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是又羞愧又痛苦,沉默良久也只能留下一声叹息。
回顾南明这数十年的时光,都耗在了内斗中,放任大清一步步从山海关来到了两广。
他不想和大哥内战,还是派使者去和谈为好。
毕竟为今之计,还是要抗清啊!
【李定国和刘文秀并不想和孙可望开战,派出使者去贵阳和谈。】
【然而权欲薰心的孙可望最终还是决定,出兵直接消灭昆明的几人比较好。】
【此时的李定国等人手中所剩兵马不多,打起来不一定能嬴。】
【但孙可望此举无疑是倒行逆施,大西军中的将领并不愿意打内战。】
【经过白文选的私下串联,大部分将领都选择了阵前倒戈,加入了李定国一方。】
【孙可望惊呆了,无奈之下只率领了少数亲信逃走。】
唐朝,李世民感叹:「此乃人心向背啊!」
长孙无忌冷哼一声:「大敌当前,本来就不应该搞什么内战。」
「倒戈了才好,也避免有大规模的死伤。」
李世民点点头:「说的是,能够用这种方式减少内斗带来的伤亡,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孙可望:hello?无人在意我的死活吗?
【留守贵阳的正是冯双礼,他自然更加偏向李定国等人。】
【直接拒绝接受孙可望的指挥,一路上的城池全数闭门不见。】
【声威烜赫的枭雄如今也只能做一回丧家之犬,仓皇逃窜。】
【而李定国和刘文秀顾忌情谊,不愿意对孙可望赶尽杀绝。】
【永历帝下诏招降孙可望,刘文秀甚至写了一封血书给他,希望孙可望能够回心转意。】
【可惜孙可望只觉得这是羞辱,毫不领情,言辞狂悖的回了信。】
洪武年间,朱元璋有种不好的预感,不会吧?
他可不是李定国和刘文秀,对自家兄长抱有幻想。
如此情况下,很容易干出一些脑子发蒙的事情。
【孙可望直接带着剩下的人,一起投降了清朝,以此报复李定国和刘文秀。】
【清朝正愁不知道怎么攻打大明,这下好了,天上掉馅饼!】
【孙可望虽然爱权,能力却是毋庸置疑的。】
【至少这数年间由他布置的贵州的防御工程,就让清廷无从下手。】
【清朝简直是大喜过望,直接毫不犹豫的册封他为义王,地位极高。】
【清朝顺治帝还把人请到了北京,什么礼厚重就送什么,府邸,蟒袍,爵位应有尽有。】
顺治:这就叫降维打击,我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武周,武则天戏谑道:「所以说这人和人的差别,比人和猪的差别都大。」
「大明落败,也不算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