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穿成了扶苏的女儿,抱紧了始皇的大腿 > 120130(第36页)

120130(第36页)

相较于前一天的封天,禅地仪式会比较简单。

这个简单不是礼仪流程的繁琐,而是因为禅地仪式用的是秦人更加熟悉的祭祀仪式。

是的,这次的封禅,嬴政将周礼和秦礼结合了起来,封天用周礼,禅地则采用秦国本土在雍祭祀天帝的方式。

原本历史中,嬴政也是这样做的,甚至赶走了随行的儒生,不让他们参与其中。

不过后世对此的理解是,因为儒生不配合,这是秦始皇无奈之下的举措,所以能看出秦始皇极度自负得性格;

也有人认为这是秦始皇担心禅地用秦礼会被儒生嘲笑,所以才赶走的他们,这种观点就认为秦始皇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

毕竟周时,各诸侯国都认为秦人是蛮夷,大秦礼仪始终被当时的东方文化所鄙视。

不过,如今这种情况,绝对不是上面这两种猜测,嬴政不用周礼坚持用秦礼只是因为一点,他觉得秦礼更好。

嬴子瑜觉得有这样改变的原因多亏了她时不时在自家大父身边夸奖,潜移默化的改变。

嬴政笑笑不解释,看到真实的儒生,看清真实的周礼,看明白周的兴衰,一统天下的嬴政已经对曾经的齐鲁文化祛魅了。

这个时代是他的,他将在这片大地上留下他的印记,这片大地必然要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

按照秦礼来看,禅地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颂祭文,然后将祭天册文用金线缠绕,用金泥塑封,盖上玉玺之后放入铜盒之中,埋于地下才算完成。

历来祭文无不是歌功颂德,彰显君王威仪,或是感念仙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这些。

所以即便这祭文没有固定的模版,即便祭文他们都没有看过,各位大臣还是没有特别担心的。

有的甚至在心里觉得,今天的禅地比昨天的封天顺利太多了。

只是可惜他们还不知道即将要面对什么惊喜。

嗯,也许是惊喜。

嬴政按照要求走上诵读祭文的台子上,打开了文册。

在非常模版化的祭文中,一些人开始昏昏欲睡了,一些回忆过去的荣耀和他们关系不大,展望未来的征程有头顶大佬顶着。

只是这祭文越听到后面越不对劲,尤其是听到嬴政开始夸奖自己的孩子了,是每个有所成就的孩子都夸了一遍的那种。

当然这种炫耀孩子的做法当然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夸儿女都是一句话带过,就连太子扶苏都只分到了三句话。

只是对扶苏女儿嬴子瑜的夸奖则非常多,有种前面的夸奖都是为了抛砖引玉。

什么“少聪慧,有大志,能文能武,有济世安民之才。”

什么“孝悌仁爱,宽厚仁慈,赤子之心,有忠义贞信之德。”

当然这些他们都还能给自己洗脑这些都是合理的。

但是什么“福星转世,得仙人教化,人在则可以保大秦百世无忧”就夸张了吧。

到这里一些聪明人就反应过来了,这根本不是什么祭文,而是一份立储诏书,还是在皇天后土面前过了明路的立储诏书。

果不其然,嬴政最后一句话印证了他们的猜测,“扶苏之女子瑜,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可立为皇太孙,后继位为三世皇帝,以承大秦百年基业,威服四海。”

这时候群臣都被嬴政这一招打的措手不及,愣神在原地,这就不对了吧。

“自古以来,如何有女帝?”

嬴政回答,“自古以来也没有皇帝,寡人能创皇帝,为何不能立女帝?”

当然不可以!

这不是皇帝是谁的问题,这涉及到了立储,君上不经过群臣商议就一意孤行的下发诏书,以个人喜好左右朝堂政事,与那暴君何异?

更何况这还不是普通的政事,这涉及到立储的问题,三代皇帝的确立啊,里面的政治利益有多大在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

这时候,在场的很多大臣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绝对不能让嬴政把这封诏书推行下去。

女帝?他们不认!

看懂一部分大臣心中所想,李斯抹了一把头上不存在的汗水,心想我亲爱的君上啊,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找我商量一番呢,好歹出出主意,不要和这群人硬刚啊。

李斯甚至在心里责怪了一句,“君上又不是不知道这群人的难缠程度,之前因为郡县制都能吵很久,何况是立储,还是立皇孙。

好歹跟我说一声啊,这样还比较好配合的。”

嬴政当然认清楚自己手底下一些人效率有多低,但是正因为如此嬴政才不愿意把这件事情拿到朝堂上去说,而是选择了在这种场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