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穿成了扶苏的女儿,抱紧了始皇的大腿 > 110120(第23页)

110120(第23页)

等待未来大秦从地理上的统一过渡到了文化、精神上的统一之后,太子也就不在必须坐镇陪都了,到那时候,陪都甚至也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城市。”

这时候王绾开口了,“按你这意思与老夫所说的分封又有何区别。

陪都拥有了军政大全,与中央有何区别,与曾经的诸侯国又有什么区别?”

张良想了想,觉得区别还是很大的,“撤销诸侯王的土地和待遇比较困难,但是改陪都为普通郡县应当不难。”

王绾一噎,他当时建议君上临时分封的时候也说过,等到大秦三世、四世之后就可以撤藩,这样就不会步上周朝的后尘。

但是他也知道,后世君王要想撤藩必定要有足够强硬的手段。而嬴政也是因为对未来的秦王持怀疑态度才久久不松口的。

而张良所言,如果只是陪都,只是太子坐镇,有诸侯之实,无诸侯之名,也许可行?

王绾不说话了之后,其他人也沉寂了下去,事实上绝大部分官员想的只是不让君上义无反顾的强行推行郡县制就可以了,至于到底是分封郡县并存,还是陪都制,他们都能接受。

至于强*硬说要全面分封的人一开始就被忽略了。

而始终赞成嬴政全面推行郡县制的李斯也认可张良的说法,他和嬴政不愿意部分实行分封,即便知道那样更加稳妥就是担心稍有不慎,分封卷土重来。

如今这样,有分封之实,无分封之名,甚好。

嬴政看着群臣似乎达成了一致,脸色缓和了,“既然诸位爱卿没有异议了,那就商量一下陪都如何选择了。”

这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李斯开口了,“这陪都的想法是张良想出来的,也许他心中已经有成算了,不如请张良说说。”

嬴政也看着张良。

“陪都的作用或者是为了加强边防,或者是为了发展经济,或者是为了国家出现动乱后有个退路。

针对以上几个需求,我草拟了几个方案供大家审阅。

如果是为了加强边防,我认为曾经的赵国都城邯郸可以,赵国靠着匈奴,陪都设在邯郸也方便时刻观察匈奴动向。

如果是为了经济的发展,我认为洛阳可行;

如果是为了有个后退的选择,或许楚国的寿春符合要求。”

随着张良点出这几个地点,王绾在脑子里就出现了他们具体的位置,不用思考,王绾就排除了洛阳,“如果在和平盛世,洛阳作为陪都,补充咸阳的经济发展是可行的。

但是如今稳定边防、教化百姓是最重要的,所以洛阳暂且可以先放一放。”

说着王绾就看向嬴政,“君上,邯郸和寿春都是比较好的选择,虽然邯郸能低于匈奴,但是如果陪都设在寿春,也能更快瓦解曾经楚国的势力。”

别以为他不知道,如今楚地的楚国贵族也是一股不太安分的势力。

王翦倒是有不同的看法,“边疆历来都是国防的重中之重,丞相觉得楚地残余势力不太安分,那匈奴就安分了?所以臣以为,将陪都设在邯郸更好。”

有了王翦和王绾的开口,支持一方的大臣又开始争吵了起来。

嬴政一手支撑着头,一手敲击着桌面,等大臣们吵完一轮之后,问道,“张先生有何想法?”

被点名的张良沉着说道,“这就是臣要献的第二策——迁户了。”

这话说的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一样。

李斯不善的看了一眼张良,比自己还能出风头的人,真讨厌。

第118章此事容后再议

李斯不满张良这幅样子,觉得他装模作样,于是小声嘀咕了一句,“装腔作势,跟韩非那个结巴一个样。”

很明显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并且还被坐在旁边的王绾听到了。

王绾年事已高,没有了争夺的心,虽然他不赞同张良的一些主张,但是他对张良本人没有恶意。

甚至抛开政治而言,张良的才华他还是很欣赏的。

所以这时候听到李斯很明显的诽谤,王绾不自觉为他说了句话,“有才华的人大约都是如此,更何况张良还是个年轻人,锐利些也正常,廷尉应该是理解的才对。

想当初廷尉一篇《谏逐客书》也是锋芒毕露的,现在张良不过是意气风发了些,老夫甚至在他身上看到了廷尉的影子。

想想也十几年过去了,难不成廷尉现在年纪大了,开始苛责晚辈了?”

王绾这话是用打趣的口吻和李斯说的,本意是让李斯对张良产生点同道中人的惺惺相惜的感情的,但好像事与愿违了。

之见李斯听到王绾说他年纪大了,面容扭曲了一下,但是碍于嬴政看着,只能非常不自然的敷衍了王绾一句,然后自己生闷气去了。

王绾还以为李斯想开了,乐呵呵的重新听张良的献策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