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沉着脸还是挺唬人的,柳母就被吓住了:「正阳,别闹!」
几人站在门口争执,柳大伯发现不对,赶了过来,问明前因后果,训斥道:「正阳,别不懂事,你大伯我活了半辈子还没被人修过面呢,这也算见增长了见识,你老实点,就差最后这一脚了。」
温云起摆摆手:「时间来不及了。」
时间确实很紧,宁愿早点出门到姚家门口去等,也不能误了吉时。
柳大伯顺手掏出一个红包塞到喜婆的手中:「麻烦您歇着。」
喜婆本就是想要红封,如今不用干活还有好处拿,当即眉开眼笑。
温云起伸手抢了回来:「大伯,不是我小气,是红梅再三强调不能给红封,说姚家那边已经给了好处。还威胁我呢,要是敢乱花钱,回头她要生气。」
柳大伯一愣,随即狂喜:「好好好!这还没进门呢,就已经会替咱考虑,姚三姑娘是个好的,你日后可要好好对待人家。」
喜婆皱了皱眉:「按照我们规矩……」
「不说了不说了。」柳大伯知道这些帮忙迎亲的人有许多的规矩,但说到底,都是为了要钱。
管她什么规矩呢,今儿过了就好了。又不是没给钱,该给的都给了,这些人为了自身口碑,也不会刻意坏了人家的喜事。就如姚三姑娘所说,能省则省。
柳大伯不再搭理喜婆,而是出言催促:「走走走,东西都准备好了,宜早不宜迟。」
第174章替嫁姐妹
今儿迎亲,什么都准备好了,就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时温云起若是说不去迎亲,要退了这婚事,那就是他的不对。
柳大伯也绝对不会答应,估计会气到打断他的腿。
喜婆没闹,主动走了出去。
外面的桌子上摆着四五十个托盘,偌大的院子只剩下两条能走的路,等迎亲队伍离开后,留下来的这些人得把院子里清空,给新人留出一条进大堂行礼的大路。
成亲真的是一件很繁琐的事。
往姚家去时,一路上众人说说笑笑,最忙的就是柳大伯,他将两个儿子使唤得团团转,一会儿要买这个,一会儿要买那个,一会儿又要去前面开路。
好在陈正康兄弟俩没有怨言。
柳家住在外城靠近城墙的位置,这边位置不好,算是城里最脏最破的地方。而姚家则住在内城墙脚下,这一路过去,中间还停下来两次,花了半个多时辰。
等到了姚家外面,院子里正在起哄。
当下长辈们安排孩子的婚事,确实是从长到幼,姐妹俩安排在同一日出嫁,那也得是姚家大姑娘先出门。也就是说,许家的公子要先来接人。
此时许家迎亲队伍早已到了,正在院子里催妆,装模作样闹了一会儿,新房的门开了,新嫁娘被姚家二公子背出门。
一片热闹里,许公子爽快地跪下给岳父岳母磕头,还说自己一定会善待妻子云云。
到了花轿跟前,许公子上前将新嫁娘接过,他是将人打横抱起,新嫁娘似乎被吓着了,惊呼一声,双手抱住他的脖颈,娇怯地将头靠入他的怀中。
上辈子柳正阳到的时间也差不多,亲眼看到许公子将新嫁娘接走,也看到了新嫁娘的娇怯和羞涩,笃定姚三姑娘压根就没看上他。
许公子临走前,还冲着一身大红吉服的温云起点了点头,这才翻身上马,冲着众人拱手,在喜乐声中扬长而去。
温云起没有阻止。
柳正阳对姚三姑娘姚红梅是有感情的,感情还挺深,他筹备婚事时,都打算好了要好好和她过下半辈子。
他不知道许公子接走的新嫁娘盖头底下是和他定亲一年半的未婚妻,但他亲眼看到了那新嫁娘是心甘情愿上的花轿。
而且,姚红梅在嫁人之后对于错嫁的解释是她迷迷糊糊,又是第1回成亲,以为上的是柳家的花轿,她不知道姐姐还没被接走。
后来查出,姐妹俩是戴上盖头以后换了屋子,姚红梅去了她姐姐的屋子里等着。
这里面事情复杂,肯定有一个人出手算计了,姚家在事发后只想护着自家姑娘名声,一条大被将所有秘密掩盖。
姚大姑娘不想嫁柳正阳,柳正阳还不想娶呢。
后来柳正阳也试图与妻子好好过日子,但姚大姑娘怨恨所有人,张口就骂人,对待柳家人完全没有基本的尊重。
看着迎亲队伍离去,柳大伯含笑上前拱手,和姚父道喜,姚家还不知道错嫁之事,欢欢喜喜将家里的三姑爷迎进门。
温云起先带着众人去了姚家大姑娘的门口,而就在这时,对面的屋子门打开,一个丫鬟喊:「新嫁娘在这儿呢。」喊完就关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