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老百姓穷吗?现在确实还有很多地方没能解决温饱问题。别说电冰箱这样的大件儿,平时家里添置个针头线脑都要琢磨琢磨。但是像海城这样的大城市,基本上家家户户手头都不缺积蓄。中国人爱攒钱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手里有钱都花不出去,只要是市面上有的,都需要相应的票据。尤其是家里添置个大件儿,攒工业券就要攒上一年半载的。于是,手里的钱越攒越多,可花钱的地方却没多少。再加上前些年一直在宣传,越穷越光荣,手里有钱都不敢往外露,家里吃顿肉都要偷偷摸摸的。如今政策不一样了,手里的钱也渐渐有了用武之地。动画广告播放的同时,《海城日报》上也开始了宣传造势,老百姓们惊喜的发展,报纸上特别注明了,购买电冰箱不需要专用票据,甚至连工业券都不用。这也是市委和商贸局特批的,当时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是在扰乱市场秩序,提出这个的人正是刚刚把名字改成张卫平的张卫青同志。只不过他的意见,被杜树平自动忽略了。一个来海城养老,等着退休的三类干部,上面下力气清理的时候,没把他给清理掉就不错了,这样还不老实,整天上蹿下跳的,谁看了不心烦。9月20日,4200台海城海尔电冰箱,经由海城物资局输送到了市里的四家百货商店。已经通过《海城日报》得知了消息的人们早早的就来等着了。“同志,真不要票啊?也不要工业券?”“我是第一个,开票,我要一台。”“同志,这电冰箱要是出问题,管修理吗?”睡莲电风扇一直到现在依然执行着一个月免费退货,一年内保修的制度。“一个月内,质量出现问题包退,一年内保修。”海尔电冰箱上市之前,每一个百货商店的电器柜台售货员,全都经过了培训。接待每一名顾客,必须做到热情、耐心、周到。柜台上面就放着意见簿,谁被顾客投诉,当月的奖金全免。尽管再怎么不耐烦,这些售货员也只能强打起精神应付着。不光是为了奖金,电冰箱厂承诺了,只要没有被投诉,每一名售货员都能通过内部价购买一台电冰箱。剩下的钱都够她们一个半月的工资了。可以说,李天明为了电冰箱的销量,已经把能想到的全都想到了。“我要一台!”“我也要一台!”电器专柜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一幕,被前来视察的马援朝看见,不由得暗暗心惊。国内的老百姓真的都这么有钱了吗?925块钱一台的电冰箱,居然都能吸引这么多顾客。“马局,所以我从一开始就说了,不要小看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以前是有钱没处花。”买啥都要专用票据,买包火柴都要票,可每个月能拿到的票据就那么一点点,老百姓不把钱存起来,也没地方用。归根结底,还是国内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老百姓的需求。“照这样下去,你们那4200台电冰箱,单在海城,差不多就能给消化掉!”要是这样的话……“天明,你和我说实话,厂里现在最大的产能,能达到多少?”“4000台,这大概是极限了,不过电冰箱不是消耗品,产能维持那么高,没有太大的必要,关键还是要开拓外地市场。”“而且,人们的购买欲望不可能永远这么高,等过段时间,您再想看到这场面,可就难了!”马援朝听了,也意识到是自己太想当然了。电冰箱毕竟是大件儿,整个海城有能力购买的人还是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至于李天明说的要开拓外地市场,这就要看商贸局卢源的能耐了。计划经济朝着市场经济转型的当下,各地都明里暗里的存在着地方保护政策。毕竟,要发展当地经济,首先要保住当地的企业,企业都经营不下去了,老百姓没了工作,没了收入,还谈什么经济发展。海尔电冰箱想要打入外地市场,这事恐怕不容易。睡莲电风扇当初是占了先机,各地没有电风扇的生产厂,才趁机占领了不少城市的市场。最近这两年,睡莲电风扇在海城以外的销售量明显下降了不少。各地都在忙着搞建设,甭管技术达不达得到,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以前有国家调控,各地根据自身的特点,在产业发展上面,还能形成互补,现在一下子放开了,没有了限制,都在急着发展自身的工业。要不是还有海外市场托着,大柳镇刚扩建的车间怕是都启动不起来。“这事你和卢局商量过吗?”“商量什么?”马援朝见李天明装糊涂,急道:“海城的市场能有多大?一旦饱和,往后电冰箱厂怎么办?”,!“马局,咱们不用急,市场是会优胜劣汰的,一些高耗能,低产出的工厂,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咱们只要做好品质,老百姓自然知道该怎么选。”上一世改开初期,就曾经历过这样一场工业大发展,但是在最初的狂热之后,大量的工厂因为经营不善倒闭,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国家工业崛起前必须要经历的阵痛期。只有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才能笑到最后。“所以你一直在强调品质?”“没错,品牌、质量,这才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现在可不是大跃进那时候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发展工业靠的是技术,还有对市场走向的把握。”看着李天明信心满满的样子,马援朝也放心了,他知道,李天明从来不会打无把握之战。“马局,看!”李天明朝着电器专柜示意了一下。马援朝也看了过去,竖在电器专柜前的大牌子,上面原本写的“100”,此刻已经变成了“42”,只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卖出去了58台。群众的购买能力还真的是……够吓人的啊!不需要专用票据,也不用工业券,有钱就能往家里抬一个大件儿,机会这么难得,但凡家里有些积蓄的都不想错过。就在这时,姜红英也带着助手到了。“请问,您是来买冰箱的吗?”正在排队的一个中年人见有人靠近,先是一愣,看到姜红英脖子上挂的工作证,这才反应过来,对方是记者。“是啊!这冰箱不用票,有钱就能买,正好手里有点儿富裕钱,也给家里改善一下!”“购买电冰箱,会不会对您家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状况造成压力?”“不会,不会,我和我爱人是双职工,一台电冰箱900多块钱,我们家的积蓄完全可以负担得起!”“您觉得电冰箱算是生活必需品吗?”“这个不好说,但现在政策好了,大家的日子也变好了,生活质量也要适当地提高一下!”得到了想要的点,姜红英接着又去找了下一个采访对象。在连着采访了几位顾客之后,姜红英走到了李天明的面前。“李天明同志,能采访你几个问题吗?”咔!跟在姜红英身后的助手,按动快门,拍下了一张照片。“可以!”要是放在几年前,李天明躲都来不及,姜红英这个挖坑小能手总会在他不经意间,将他推进坑里,再填点儿土。但今天不一样,这也是李天明安排好的。“请问电冰箱标价925元,事先考虑过群众的消费能力吗?”呃……老姜,这个问题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啊!:()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