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晓兰说完,三人才明白过来,从染房直接进货,可比在批发商那里拿货便宜多了,三人自然不会反对。
见他们没有异议,谈晓兰才说起给店里的人员做饭的事。
“至于厨娘,咱们也不用找外人了,四哥如果愿意,可以把嫂子和孩子们接来,让嫂子负责给店里人做饭,以后你们就住在租的院子里,正好还能兼顾着看仓库。”
谈晓兰原本想着让高昌茂的妻子和闺女过来,但是又想到高顺财正当壮年,和妻子长期分居可不好,反正都是他们家人,谁先过来其实都无所谓。
都是一开始就跟着自己的人,谈晓兰对王氏的家属有安排计划,自然不会落下高家父子。
高顺财听完谈晓兰的话,哪怕平时很能稳得住的人,脸上也忍不住一直挂着笑。
不过他还是说了一句:“我家那口子做饭的手艺很一般,要是有不和口味的,姑娘多担待点。”
谈晓兰:“这个没关系,赵铁家的灶上手艺不错,可以先让嫂子先跟着赵铁家的学几天。”
谈晓兰把提高手艺的事都想好了,高顺财咧着嘴直接应了。
定下高顺财媳妇来州府的事,谈晓兰又对王氏说:“现在暂时还没有合适的机会,等以后有机会了,我安排着把姐夫和孩子们也接来,到时候王姐姐也不用和家人两地分居了。”
王氏心里从来没有奢望过一家子都在州府生活,听到以后还可以把丈夫接来,心里就开始期盼,不过想到丈夫身体不好,又叹了口气,说:“他身体不好,来了州府能做什么呢。”
不等谈晓兰说什么,高昌茂先开口安慰她:“放心吧,姑娘会有安排的。”
自从来到州府,高昌茂对谈晓兰越来越信服了,以前谈晓兰说什么,他会先考虑可不可行,现在谈晓兰再说什么,他想到的就是姑娘会怎么安排。
王氏和他的心路历程差不多,高昌茂这句话,让她内心的顾虑马上得到缓解,重新开始期盼可以把丈夫和孩子接过来的日子。
谈晓兰对高顺财和王氏的家属可以直接安排,毕竟他们的孩子都还小,父母去哪他们自然的就跟着去哪。
但是高昌茂却不一样,不提他分出去的儿子们,就连他身边没成家的最小的两个,也都算大人了。
所以谈晓兰先问他:“大伯,你对六哥和小妹有什么安排没有?”
高昌茂的闺女比谈晓兰还小一岁,和小菊一样大。
高昌茂脸上笑出来褶子:“他们俩以前难说亲,自从我跟了姑娘做事,已经攒好再起一进院子的钱,现在也有给他俩说亲的了,等明年我给老五起了院子搬出去,老六就能成亲,我的任务也就完成的差不多了。”
谈晓兰笑道:“我不是问你这个,我的意思是,大伯有没有想过,把六哥和小妹也接到州府来?”
高昌茂:“啊?”了一声。
谈晓兰问的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想过。
对于高家老六,谈晓兰其实早就想雇在身边了,当初在渡口有第二个女咨客的时候,高昌茂的六个儿子过来了两个给自己壮势。
谈晓兰当初用不了那么多人手,所以先雇佣了高顺财,现在绣庄的生意差不多算是稳住了,谈晓兰就要为舶来品店做准备了,而高家老六,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伙计人选。
心性不错,绝对属于自己人,更重要的是,把他放在舶来品店,可以制衡肖管事。
高昌茂:“咱们店里也用不了那么多人,他们俩过来,最后还是得麻烦姑娘给他们找事做,还是就这样吧。”
谈晓兰先不说舶来品店伙计的事,只问他:“六哥和小妹定亲了没?”
高昌茂:“老六以前难说亲,现在倒是说亲的不少,只是我觉得说的那些人家的情况都差了点,想等一年再给他定下来。
闺女倒是不愁,不过毕竟她哥哥还没定下来,她现在年龄也不大,我想着等老六定下来以后再给她定。”
既然小妹还没定亲,谈晓兰就直说了,“我以前不是说过想开个舶来品店么,现在掌柜的已经有了人选,再找两个伙计,舶来品店的人员就够了,投资那么大的店,两个伙计中必须有一个人是自己人,我觉得,再没有比六哥更合适的人选了。
至于小妹,大伯若是想给她定个州府的人家,可以先让她帮着四嫂给店里做饭。”
高昌茂还在考虑,高顺财直接对他说:“爹,把小妹接过来吧,如果留在家里,小妹最好也就是能找个有几亩薄田的人家,来了州府,说的亲事怎么着都比上洋镇的强!”
第102章第102章
高昌茂一时间还是下不了决定。
闺女和儿子不一样,儿子如果娶个州府的姑娘,万一在州府混不下去了,还能回上洋镇。
可是闺女不行啊,如果定了州府的人家,嫁到这里,一辈子就得生活在这里,若是老四和老六在州府没待住,留下闺女自己一个人在这里,她在婆家受了气,谁给她撑腰啊!
高顺财清楚自家爹的顾虑,就换了个说法:“小妹现在还小,定亲最起码还可以往后推两年,这两年先不说定亲的事,来州府见见世面,对她总是有好处的。”
从这个角度想,高昌茂就觉得可以接受了,就对谈晓兰说:“姑娘觉得他们俩能用,就让他们跟着老四家的一起过来吧。”
高昌茂同意了,谈晓兰就先说安排:“四哥明天就可以回家接人,回来后小妹跟着你们夫妻在租的院子里住,六哥来家里住,我让爹爹先安排他到商行的门店里学几个月,回头舶来品店开业,他也学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