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对谈晓兰说:“姑娘让整匹购买比零买便宜一文钱,效果真是太明显了,今天所有购买抵档布料的,都是整匹购买,哪怕要不了一匹,也会找相熟的人一起购买,买回去她们再自己分,减轻了咱们一大半的工作量呢!”
谈晓兰说的云淡风轻:“做这些特价款又不是为了挣钱,咱们整匹销售,省心又省事,还能起到足够大的宣传效果,这就是它最大的价值。”
不知内情的人听完,都觉得太有道理了,特别是三个绣娘,心里一直感慨谈晓兰真是个做生意的料子,然后有开始期盼谈晓兰能稳稳的做下去,最好是越做越好,那样也省的再像以前那样,过不了几年就得想着换一家生意好的绣庄。
她们以为谈晓兰收来的特价款,是不挣钱挣吆喝。
如果让她们知道,谈晓兰嘴上这款根本不挣钱的特价款,其实是加了四成利润的,不知道心里会怎么想。
不过谈晓兰是不会告诉店里的人,除了王氏和高家父子一起跟着去进货,其他人谈晓兰是谁也不说。
家里人也是,除了父亲,谈晓兰也没告诉过其他人。
王氏自然不会拆自家姑娘的台,继续报数:“中档尾货一共二百一十匹,咱们自己留了一百一十匹,因为有购买新款才能选购的条件,所以中档尾货最后的销售额是六十二匹。”
因为尾货足够多,谈晓兰没有设定买多少新款才能选购多少特价款,所以中档尾货比新款多销了将近二十匹。
哪怕没有限制数量,也带动了新款销售出四十多匹。
开业第一天,收的尾货就销出去了一多半,绝对属于开门红了!
库存盘好了,爹爹也早就指导着小菊把账给拢好了。
最后货钱对比,只有几尺多出入,在正常范围之内,代表今天并没有出现逃单现象。
最后再和绣娘们对一下定做衣服的,一切都对上了,今天就可以下班了。
至于今天能有多少利润,谈晓兰直接交给王氏,让她有空了算出来,然后就宣布吹灯关门。
王氏劝她:“姑娘,数量都出来了,利润用不了太长的时间就能算出来,要不咱们再留一会,等全部算好了再回去。”
谈晓兰:“不着急,你回头慢慢算就是。”
谈晓兰不着急,但是王氏着急啊,她还想再劝,小菊说话了:“王姐姐,有没有一种可能,姐姐其实已经知道今天的利润了。”
王氏有点不相信的:“啊?”了一声,然后想想谈先生能做到管理着整个培州的商行账目,又觉得谈晓兰知道了所有数据,能直接算出来结果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她还是忍不住问了谈晓兰一句:“姑娘,你真的算出来了?”
谈晓兰对着她笑,道:“我只知道个大概,你要现在就想知道具体数目,只能问我爹爹了。”
王氏心里真想大喊一声,人和人都参差能不能不要那么大!
谈思立指导小菊拢账的时候,店里还有顾客,王氏当时离他们并不远,清楚的知道他根本没有一笔一笔的细看!
小菊看到终于有人和自己一样遭受到了暴击,心里舒服的同时,还好心的安慰她:“王姐姐不用气馁,咱们不和他们比,今天的账还是我记得呢,我不一样也不知道利润么。”
王氏确实被安慰到了,自家姑娘和谈先生那样的脑子,确实不是自己这样的普通人能比的。
自己要比,就和自己的父亲和姐姐比,他们别说不动算盘就能算出结果,给他们算盘他们也不一定能算出结果。
这样一想,王氏心里又觉得可以了。
然后在回去的路上,小菊就发现,王氏时不时的会看自己,然后还会对自己露出一种怜悯的眼神。
小菊知道她为什么这么看自己,但是只能当作没看到,并且心里决定,以后不管是谁因为姐姐太聪明而破防,自己绝对不会再安慰他们了!
第095章第95章
宜家绣庄开业,做了三天特价,一开始大家都是冲着特价布料来的,进来后发现不止特价布料,宜家绣庄的新款布料,比其他绣庄的布料也便宜!
虽然宜家绣庄不能砍价,但是在别家,大多数人砍价后的价格,都不一定比宜家绣庄便宜。
这种销售方式,对于一些不太会砍价的人,真是太友好了!
谈晓兰制定的价廉计划,让自己的宜家绣庄彻底的打出了名气。
短短的三天,客户从第一天的只是住在附近几个街道上的人,已经发展到几乎整个西城区的人都知道了。
消息之所以扩散的那么迅速,选择的开业日期也很有优势。
绣庄在八月十二号开业,距离中秋节还有三天,中秋节在一年所有的节日里,仅次于春节的大节,节前这三天,正是大家走亲访友的日子。
亲友相聚,若是没有特别的事,大家会说起自己身边最近发生的事,宜家绣庄周围几个街道上的人,就会把自家买来特别便宜的布料说出来炫耀一番,亲戚们听了,自然要打听具体位置。
这是口口相传的,还有不少出嫁的姑娘,给娘家母亲在谈晓兰店里扯了新款的布料,第二天拿到娘家,一样的布料,姑娘买的比嫂子买的一尺便宜了好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