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晓兰就对祖母说:“爹爹准备的那些东西,贵是贵重了,就是太大众化,而且大多还是从商行里买的,虽然爹爹和商行少东家是上下属关系,但是两人也是生死之交,情谊自然不同,咱们去拜访只拿大面上的礼,显得不够走心。
换成我这幅绣品就不一样了,虽然没有比爹爹准备的东西贵重多少,但是商行里没有卖绣品,咱们渡口的绣娘虽然名气不大,但是绣出来的成品却不算差,虽然达不到少夫人的收藏标准,摆在家里还是没问题的。”
谈晓兰说完,老太太不得不承认,儿子准备的那些东西,真的没有孙女的绣品合适。
既然这样,老太太就说:“去人家家里拜访,确实不适合拿商行里有点东西,不过家里走礼也不能白用你的东西,回头让你爹给你补上。”
听完老太太的话,谈晓兰就笑了,她之所以用自己收藏绣品,有自己说的原因,也有老太太许诺的原因。
之前自己替爹爹解决了那么多的麻烦,还没要辛苦费呢,正好趁着这次机会多要点。
写的礼单老太太觉得合适,就把小菊和招弟叫过来。
老太太想让晓兰给给她们讲一下,为什么要拿这样的礼品。
谈晓兰才不接这个活呢,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现在刚搬过来,自己没事有时间给她们讲,以后忙起来就没时间了,万一她们俩成习惯了,还是有事得让自己来讲,那就麻烦了。
谈晓兰就说:“奶奶,我也是本能的觉得应该拿这些东西,至于为什么,还真说不清,还是您给妹妹们说说吧,您一定能说的清。”
刚才还说的头头是道的人,现在又说自己说不清了,老太太就知道她这是不想讲。
笑着虚点了一下谈晓兰都额头,宠溺道:“你呀”
谈晓兰依到老太太怀里,说:“我是真不知道么,奶奶你快点讲讲,我也要听。”
老太太最吃她这一套,轻拍着她的背,细细的对小菊和招弟说起这张礼单后面的原因……
第085章第85章
老太太不止把今天这个礼单讲解清楚,还列举了其他关系的人家,该怎么走礼。
小菊和招弟听的认真,谈晓兰也从祖母怀里抬起头,仔细的听着。
老太太虽然做事少了几分主见,但是出身还是很不错的,在闺阁里学的管家知识也扎实。
只是夫家的家世比娘家弱,除了亲戚和同村的交往,其他就是谈晓兰爷爷的同窗了,爷爷在人情世故上面比奶奶强了太多,所以家中事物大多都是爷爷在管。
老太太学了一身的管家本领,成家后遇事都是丈夫在管,丈夫去世儿子管,唯一的闺女又是个拧的,对女孩子应该学的这些管家的东西一点也不上心。最后定下的又是那样的人家,也用不这学这些东西。
人生过了几十年,老太太以为自己已经忘了在闺中学的那些东西,现在给孙辈讲起来,曾经自己母亲教导的那些东西,重新鲜活起来。
老太太把婚丧嫁娶各种人情走礼,全部说了个遍,谈晓兰也从一开始抱着随便听听的态度,变得郑重了起来。
老太太讲了个把时辰,茶水都喝了两壶,谈晓兰心里也是感慨良多。
都说家有一老犹如一宝,这句话今天真的具象化了。
谈晓兰觉得,自己总觉得自己是见过世面的,但是祖母说的很多情况,如果没有今天的讲解,自己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和人家走礼,更不用说后娘和小菊这种,只在村里走着几个鸡蛋一块布头的礼的人,若是没人教,那才真是完全懵住的状态。
老太太讲完,谈晓兰真心的夸了好几遍,还让小菊回头整理一遍,落下笔整理出来一个册子,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况,可以根据祖母讲的,酌情添减。
谈晓菊:“姐姐放心,下午我就整理出来。”
老太太又交待:“走礼的礼单也一定要计清楚,只要是来往的礼,都要记下来。”
谈晓菊也赶紧应下,准备下午就做这些事。
她们这边说完了走礼的事,赵铁家的过来问中午怎么摆饭。
老太太:“内外院分着摆吧。”
赵铁家的应了声:“知道了”就出去忙了。
王氏刚帮着何氏熨烫好衣服,见赵铁家的从老太太屋里出来,一想就知道她是来问摆饭的事,就主动的跟过去帮忙去了。
何氏自己一个人去了老太太屋里,进门就对谈晓兰夸王氏,“兰儿,你雇的张贵家的是真不错,干活麻利不说,还不偷奸不耍滑,要是那奸滑的,来家里就得说她是你雇的人,家里的活不该她做,张贵家的就实在,刚帮着我熨烫好衣服,出来又跟着赵铁家的去厨房帮忙了,眼里真是太有活了!”
王氏的名字叫王三妮,她丈夫叫张贵,这个时代,大部分女性成家后,都是被叫做谁谁家的,谈晓兰是真不喜欢那样叫人,所以一直称呼王氏为王姐姐。
现在猛一听何氏称她为张贵家的,心里还有一种张贵家的和王氏划不了等号的感觉。
何氏夸完,不等谈晓兰说话,又接着道:“咱们家买的人,如果能有张贵家的一半好,都算是买值了!”
谈晓兰不喜欢她把王氏和买的人一起比较,就道:“买来的人是咱们家的私产,王姐姐却是咱们的同乡,她是我请来帮忙的,能抛家舍业的跟着我来州府,主要还是看的我们俩的情谊,等我的店铺都步入正轨了,王姐姐自己家也会在州府开店,买来的人是完全不能和王姐姐相比的。”
谈晓兰这段话说完,何氏就知道自己又说错话了,赶紧补救道:“看我,一点都不会说话,你说的对,张贵家的是同乡,咱们家买来到人,是不能和她相提并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