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立听出他对培州的价格还是满意的。
就道:“一事不烦二主,我让人去请少东家,先问他要不要这个参。”
宴泽川自然没有异议。
谈思立让伙计去通知少东家,又让人安排镖师们休息。
回来才问宴泽川:“顺财怎么和你在一起?”
宴泽川心里一紧,面上却稳住了,先说了和镖师分开回来的事,然后又道:“在等镖师们回来的时候,我又回到渡口做了几天咨客,和师妹也合作了几次,接到镖师们回来的消息时候,师妹也在,她担心路上不安全,特意把四哥借给我几天。”
谈思立听闺女说过,去年和宴泽川合作接待客户的事,听他说又去渡口做了几天咨客,也没有多想。
不过宴泽川对闺女的称呼,谈思立却觉得好像有点不太合适。
宴泽川一直观察着他的反应,见他对晓兰借给自己高顺财的事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但是神情又不是特别放松,想来还是出在自己对晓兰的称呼上面。
在谈思立面前称呼晓兰为师妹,是宴泽川思考了很长时间的决定。
宴泽川想拉进自己和未来岳父的关系,曾经请教过他几次学问,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切入点。
宴泽川就说:“曾经得先生指点,先生就是我的老师,总称呼晓兰的名字,显得怪冒昧的,称呼师妹,倒是比直接喊名字或是客气的喊谈姑娘,要好一些。”
第073章第73章
宴泽川解释完,见谈思立面色并未太多变化,就接着道:“先生,这里的事情忙完了,我准备回去继续读书。”
宴泽川这句话,顺利把谈思立从他对自家闺女称呼的纠结中拉了出来。
问他:“遇到的事都解决了?”
宴泽川心想,自己突然不去学堂读书,别人都说是因为贪玩懒惰,先生想到的,却是自己遇到事了。
果然聪明人就是不一般。
宴泽川思考了一瞬,回答:“现在能考秀才功名。”
在谈思立听来,就是还不能继续往上考。
科考一事,关系重大,宴家和他们家的亲戚,都是安居守法的普通人,没有出过能影响宴泽川参加科举的事。
宴泽川在两年前马上就能下场的时候,突然退学不读书了,教他的先生没少往三里村跑,说明不是学堂的原因。
既然不是自身的原因,也不是学堂的原因,就只剩下官府的原因了。
两年前退学,现在又能回去参加明年的童生试,结合县衙的普通小吏都是春溪县本地人,在县衙一待就是一辈子。
谈思立心里已经清楚,导致宴泽川避开科举两年的原因了。
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交待宴泽川:“别人若问起你回去读书的事,切记不可再像今天这样回答!知道了么?”
宴泽川看他,道:“面对先生,我才这么说,别人若问,我只说在外面也没意思,还不如读书有趣。”
这个答案听起来很任性,但是结合他学的好好的突然就退学了,却又不显得奇怪了。
谈思立听完,心里叹了口气,谈家和宴家关系并不是特别亲近,和宴泽川也只是他少时指点过几次,可是这样一个有天赋的晚辈,不能顺利参加科举,还是让人觉得遗憾。
谈思立也不好往深里问,还是当初劝他回学堂读书的那句话:“以后若有难处可以来找我,能帮的我一定尽力帮你。”
宴泽川心里满是感动,感动之余,心里又有一种奢望,奢望于自己如果向晓兰提亲,先生能同意。
只是这个想法刚在脑中浮现,就被他给摁下去了。
宴泽川心里清楚,先生说帮自己,绝对是真心的,自己若是找他借百两甚至千两的银子,他若有,会借给自己。
但是想让他把谈晓兰许配给自己,自己就算拿出万两的金银,只要看不到自己的真心,他也不会把闺女许配给自己。
宴泽川先对谈思立表示了一番感谢,然后又说:“先生不用过多替我担心,我也只是这几年不好参加乡试,若是先生希望,十年后就能继续参加科举,若是有幸考中举人,自然可以参加春闱。”
宴泽川想娶谈晓兰,是想结亲,不是想结怨,自己面临的隐患就不能一丝不露,在谈思立已经猜出一部分的情况下,还得让他知道并非不可解。
去临关之前,宴泽川清楚的知道,对谈晓兰,自己不可能放手。
想娶她,自然就开始积极的去想解决办法。
蛰伏十年,是宴泽川从临关回来时想到的最稳妥的办法,其实本质上和宴父的办法一样,只是当初的宴泽川突遇变故,心里所有的想法都是消极的。
但是自从心里有了想要共度一生的人,宴泽川觉得,蛰伏也好,逃避也好,只要能保住平安,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