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对方以粗茶淡饭迎你,你便用这份药性温和,倘若对方以好酒好菜待你,你便用这份药性猛烈的。」
「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吗?」
他当时这么问了一句,其实他心里大约可以猜到有什么区别,但就是想确定一下。
结果御史大夫却笑着摇头表示此事不可多说。
于是,吴修仁在给幽州刺史下完毒后,又怀着好奇的心态,给官阶比刺史低一级的太守也下了个毒,就是那个药性温和的。
等到晚上两人毒发,吴修仁不慌不忙的先后去了两人房间一趟。
在和对方「商量」好赈灾问题,确保对方会约束下面的官员绝不贪墨赈灾物资后,他才给了对方临解药。
第662章美人拒当背锅侠(26)
在给解药之前,他还「顺便」仔细观察了一番对方的反应。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两种毒药应该是同一种类,药性猛烈的与药性温和的,区别其实就在字面上。
一个发作起来凶猛,一个发作起来温和。
幸好幽州太守不知道,他之所以受这个罪,是因为吴修仁一时兴起的好奇心,不然他估计掐死吴修仁的心都能有了。
至于药性温和……他想说温和个屁!
他当时痛得差点以为自己肚子里揣了个崽,那个崽还在拼命的踹着他的五脏六腑!
就这样。
在吴修仁「以德服人」的指挥下,赈灾事宜迅速在幽州展开。
官员们在幽州刺史和太守的强力管控下,一个比一个老实,底下的人干起活儿来也特别卖力,整个过程顺利得让吴修仁觉得,或许以后再有类似的事情,可以跟老师再要一点这种毒药?
转念又觉得,自己的想法有点危险。
要是朝中的官员,都想着用毒药去控制下面的人,那么朝堂之上,除了那一两个百官之首外,还有谁敢提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
要是朝堂成了一言堂,这个国家恐怕也离灭亡不远了。
想明白这其中的利弊得失,吴修仁总算打消掉了心里那点危险的想法,开始专心致志的投入到赈灾一事中去。
半个月后。
当吏部侍郎带着第二支赈灾队伍,不情不愿的来到幽州,发现各地的灾情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部分百姓的房屋也得到了修缮和重建,突然觉得自己的出现好像显得有点多馀。
而皇帝派来传播谣言那些人,谣言没传开不说,还被百姓打了个鼻青脸肿,挨个抓起来关进了监狱。
吴修仁在赈灾一开始就让官员们对外宣传过,朝廷在收到北方雪灾的消息后,立刻就开始着手准备物资了,正因为如此,朝廷才能一口气派拨下来这么多的赈灾物资,如今北方的灾情非常严重,经不起更多的折腾,百姓们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没有证据的不实消息,一定要提防关外的奸细趁机挑拨离间。
皇帝估计做梦都想不到,他派去散播消息的人,会被当成关外奸细抓起来。
此刻,京中的形势有些紧张,因为皇帝想在年关之前,为爱妃修建一座摘星台,其实他就是想给自己修,但他又想在年关之前杀了何宝月洗白自己,所以这摘星台不就得在年关前修建好了吗。
不然何宝月一死,他就没藉口去劳民伤财修建这摘星台了。
反皇派的人在何宝月的人推动下,已经开始商量着要藉由此事,以清君侧的名目起兵对皇帝进行逼宫。
亲皇派的人理所当然收到了这个消息。
让反皇派的人来清君侧,十有八九会连皇帝都一块清了,亲皇派的人自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