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世家子弟考科举 > 第157章(第2页)

第157章(第2页)

通百姓开始节衣缩食,也是进项少了。铺子买卖难做,会减少雇佣的伙计。

反之而来的是,百姓日常所需的粮食,柴米油盐的价钱,都在悄然上涨。

这是必然,因为这些皆是人活着的必须品。寻常百姓因着说不出的恐慌,会将必要的花销砍掉,转而只为了生存所需。

而粮食与柴米油盐,产量始终固定,只在灾荒与丰年之间,会出现起伏波动。

朝廷的常平仓也发挥不出太大的作用,粮食始终短缺,放的那点粮食,只能暂时平粜粮价。

粮食放完吃完之后,该涨还是涨。商贸的繁荣,跟不上物价的上涨。最终百姓手上的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十有八。九人家的那点积蓄,都被掏空了。

「慢慢放着吧,总能卖完。」赵丰年叹着道。

宁毓承也安慰道:「白蜡是消耗的货物,又不会放坏,三爷是无需犯愁。」

赵丰年点点头,失神望着晃动的灯盏。片刻后,他看向宁毓承,问道:「七郎,以后的年成,会变好么?」

宁毓承迎着赵丰年的视线,不假思索,坚定地答道:「会变好,肯定会变好!」

首先,变好的是宁氏。

年后开了衙,江州府开始了春耕,夏恪庵去了田中巡视。

这天他连脚上的泥都没来得及刮,拿着一封信冲到了明明堂。他一会儿嫉妒,一会儿高兴,神色看上去十分复杂。

宁毓承本来在上学,被夏恪庵喊出课室,觑着夏恪庵的反应,疑惑地打开了信。

来信之人是夏恪庵的岳父,他在信中称,元丰帝有意让宁悟明任门下侍郎,为参知政事,实为副相。

夏恪庵仰头望着天,再看向宁毓承,心头滋味万千,慢吞吞道:「入政事堂为相了啊!他生了你这个好儿子,将功劳都给了他。你是我的儿子该多好,我就可以靠着你入朝拜相了!」

宁毓承哈哈笑起来,他扬了扬信,朝夏恪庵挤眼,道:「舅父,你想错了。有了亲爹宁相的庇护,才能放开手脚做我想做的事!」

第123章……

约莫一个月后,在春花烂漫时节,宁悟明升任中书侍郎之事,由朝廷邸报正式公布,宁府再次宾客盈门。

崔老夫人无需人的巴结奉承,也不喜交际,除去自家亲朋在一起吃场酒,不打算庆贺。

瘟疫造成的阴影犹在,宁府出钱出力,库房钱袋都空了大半。烈火油烹,大家都想平安清静过日子,一致同意崔老夫人的想法。

惟有一个人不同意,那便是夏恪庵。他早就早就盯上了宁悟明升拜相之事,酸归酸,肯定要从这件事上挤出些油水,给大出血后虚弱的江州府补一补。

夏恪庵亲自上门找了崔老夫人,他捧着从野外山上挖来的明黄杜鹃,笑得比怒放的杜鹃还要灿烂:「崔族长,大喜,大喜啊!」

夫人是朝廷诰命妇的尊称,不能随便妇人为夫人。崔老夫人听了多年,从未有过特别感触。倒是夏恪庵称她为族长时,打心底升起难言的喜悦。哈哈笑起来,招呼夏恪庵坐,让崔嬷嬷上茶:「老崔,杜鹃先找个阴凉处放着,等下我亲自去种到园子中。」

夏恪庵笑道:「乡下漫山遍野都是,不值钱。崔族长喜欢的话,下次我再给你挖些别的颜色来。」

「哎哟够了够了。」崔老夫人忙摆手,笑着道:「人家在山野开得好好的,被搬到逼仄的园子来,不知多憋屈。还是让它留在山野间,自由自在生长吧。」

夏恪庵愣了下,欠身真诚道:「崔族长的见识心胸,晚辈自愧不如。」

崔老夫人笑咪咪打量过去,道:「我虚活了一把岁数,多多少少学了些虚话废话来糊弄威慑后人,算得什么见识心胸。这可不是我谦虚的话,是你那好外甥,不耐烦听他亲爹教训时顶回去的话。我听到了,时常引以为戒。可别仗着长辈的身份,就能教训后辈了。什么经验呀,历经的人事世事啊,都做不得数,人要不断往前看,要多听,多学。」

宁悟明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宁毓承与宁八郎兄弟之间的生份。如今宁八郎跟着他去了京城,以后兄弟之间相隔一方,有夏夫人在,关系只会越来越远。

宁毓承的本事,宁悟明看得一清二楚。宁八郎虽年幼,宁悟明也知道了结果。

就是十个宁八郎加在一起,也无法与宁毓承相比。

崔老夫人这席话含义颇深,她知道宁毓承兄弟之间的疏离,但她不会出面干涉。就如三房的事,她一句话都不过问。休说宁毓闵的亲事,就是亲孙子亲孙女宁毓衡宁毓澜宁毓瑛三人的亲事,她也不横加干涉。

(。)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