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许久没听到这个词了。
二十多年前大业国内乱不断,先帝将长公主送去北戎和亲。
当时他与陛下都还是个年幼孩童,不同的是陛下有母仪天下的皇后精心照料,而他只能在冷宫陪着他那失宠的母妃凄惨度日。
冷宫里缺衣少食,有次他实在饿得慌,偷偷跑出冷宫去找吃的,结果迷了路,然后遇到一个缩在角落哭泣的年轻女子。
看到脏兮兮的他后,女子停止了哭泣,还好心给了他一盘点心。
许是觉得一个小孩子反正也听不懂,正适合倾诉,她说了很多话,说着说着又哭了起来。
当时摄政王虽然只是个小孩子,但其实小孩子反而对人的情绪更敏感,加上摄政王是个拥有逆天智商的孩子,他很快听明白了--
这是一个要被父亲送去当牺牲品却无力反抗的女子。
后来,长公主出嫁那日,他与母亲被特赦出了冷宫在门外恭送。
那时候他才知道,这个可怜的女子就是长公主。
原来哪怕贵为长公主,也不过是个随时会被抛弃的可怜虫。
好在长公主去西戎不久西戎王就病逝了,新上任的西戎王为了表达友好,没有按照西戎传统直接占有长公主,而是提出将长公主送回大业。
当然,是有条件的。
两国交涉了几年,长公主终于回来。
后来西戎争权更迭又不安分时,长公主作为最了解西戎的人,还给先帝出谋划策对付西戎,立了大功,被封为大长公主。
和亲是一把双刃剑。
势弱时越是委屈讨好,势强时越是反击凶猛。
西戎王这个时候提出和亲,无非是石油火炮威慑下的结果。
“若你们这些人还没有老到得了健忘症,应该知道曾今两国和亲是个什么结果。”摄政王神情淡淡说道。
群臣一时沉默。
他们已经提前得了消息知道摄政王是坚决反对和亲的,理由是西戎狼子野心,此番妥协必定有阴谋诡计。
但朝堂不是摄政王一个人的朝堂。
主座上那个的心思他们也要顾虑。
一个大臣出列举起鉴板。
“西戎曾经盛极一时,才让我朝公主屈辱和亲求和,如今西戎有意同大业和亲,说明我大业如今国富民强,让周边国家不得不臣服,有了这个开头,还担心其它国家不臣服吗?”
摄政王弯了弯唇角。
“国富民强?”
摄政王缓缓转过身看刚才说话的大臣,道:
“似乎前几日还在讨论如何凑钱救灾,这才几日就国富民强了?”
那大臣看一眼曹相,见曹相一副认真倾听不多话的模样,咬咬牙继续道:
“灾情只是一时,如今我大业即将平安渡过瘟疫,南边的水灾救济又有了眉目,军队又有了大杀器,接下来不是国富民强是什么?”
这种时候怎能让王爷屈尊降贵跟一个三品官员争执,丙大将出列。
他不会弯弯绕绕文绉绉地吵架,他只懂事实,丙大将沉声道:
“种痘人数刚过半,救济银钱也尚未筹齐,大杀器制造还缺银两,国富民强怕是还要靠你们这些实权大臣多操劳几年,下官认为什么时候实现了什么时候再谈和亲更合适。”
摄政王面无表情任由下边吵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