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三爷看着姜宁,觉得他有意思。
刚才说话还挺刺人的,这会儿又好言相劝。
“你个小娃娃,平时就跟人这么做生意的啊?”郑三爷面上不虞,哼了声,“谁听了你这话,不得气死。”
姜宁挠头,刚才装乖戾、纨绔那点劲儿一下散了,露出一个有些乖巧的笑。
原本就长得好看,笑起来眼睛弯弯的,更招人喜欢。
“那不是为了说服老爷子,才故意那样的,不然您能听得进去?”姜宁拿起酒杯,给郑三爷敬了一杯。
“这杯是给您赔不是的,千万别跟我计较。”
郑三爷扫了眼姜宁,又看卫长昀,“两个年轻后生,做生意挣了钱,在外还这么招摇过市的,迟早要吃亏。”
姜宁撇嘴,扭头和卫长昀对视了眼,露出一个无奈地眼神。
郑三爷啧啧两声,“别眉来眼去得了,来当说客也当了,赶紧走吧,至于你说的那事儿,我老头子得再想想。”
“万一这哪一年价格卖得高,四十文一斤,我不亏了二十文,相当于一斤荔枝。”
“我家地里的果子,可都是好果、大果。”
姜宁和卫长昀对视了眼,也明白不能再说下去。
说了一晚上,不得给人想想的时间。
和郑荣、郑荣娘李氏打了声招呼,便从郑家走了,郑荣送他们到院子门口。
-
比起白日里大家都在地里干活,晚上的村子看上去还热闹一些。
家家户户要么敞着门纳凉,要么就坐在院子里闲聊,小孩顶着月光烛光玩,大人拿着扇子慢慢摇着。
听着隐隐约约的说话声,姜宁往卫长昀肩膀上靠去,顺势握住他手。
十指紧扣,甩了甩。
卫长昀神色柔和,任由他甩着,“心情这么好?”
姜宁从鼻子里发出一声轻哼,算是回答。
心情是好啊。
郑荣家的事多半是解决了,明天再在村里待一天就可以回家,怎么能不开心?
再者,村里也挺舒服。
“是该心情好,案子结束、新政能施行,对于百姓而言最难挺过去的雨季也过了,后面就等着庄稼成熟,收完庄稼,日子便清闲下来……”
卫长昀顿了顿,“可以好好休息。”
姜宁转过头看他,眼神里笑盈盈的,“百姓的日子太平,身为县令,应该也能清闲一些吧?”
卫长昀点点头,煞有介事道:“说不一定可以多放几天假。”
“那最好了,我倒是休息了不少时间,倒是你,从备考科举到今天,拢共休息的时候,也就停职那会儿。”
姜宁算了算,觉得卫长昀可谓是兢兢业业。
以前他还觉得科举高中,后面的日子,怎么着也不会辛苦,当官的能每日打一趟就四处闲逛。
谁知道月休比他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