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昭淡淡一笑:“正因为陛下忌惮,我才必须去。京畿兵权若不掌控,我便始终受制于人。况且,此举亦可试探陛下底线。”
林修远沉思片刻,终是点头:“属下明白了。”
翌日,赵昭便启程前往京畿大营。皇帝虽表面允准,实则早已暗中安排亲信将领随行,意图监视其举动。然而,赵昭对此心知肚明,却未加阻拦,反而在巡视途中频频召见旧部,稳固军心。
京畿大营之中,赵昭亲自巡视各营,整顿军纪,提拔旧部,罢免不忠之人。此举虽引起部分将领不满,但赵昭手段果断,军中无人敢轻举妄动。
魏衡低声问道:“殿下,陛下已开始动作,我们该如何应对?”
赵昭站在营帐前,望着远方的雪原,缓缓道:“让他动便是。我们只需等待时机。”
数日后,京城传来密报,皇帝已密令兵部尚书调遣禁军,准备北上“巡视边防”。此举虽名为巡视,实则意在牵制赵昭军权。
林修远得知消息后,立即命人传信赵昭:“陛下已动,禁军即将北上。”
赵昭看完密信,神色未变,只是淡淡一笑:“他终于忍不住了。”
魏衡皱眉:“殿下之意是……”
赵昭缓缓起身,走到案前,取出一幅地图,指着北疆之地:“我们不能等他们来,必须先发制人。”
魏衡一怔:“殿下之意是……”
赵昭目光坚定:“调动北疆军,提前迎战。若能一举击溃禁军,便可彻底掌控军权。”
魏衡虽感震惊,但依旧点头:“属下明白。”
赵昭随即下令,调集北疆军主力,秘密集结于雁门关外。他亲自率军,迎战即将北上的禁军。
与此同时,京城之中,皇帝正与心腹密议:“赵昭若真敢与禁军交锋,便是公然造反。届时,便可名正言顺地将其除掉。”
然而,他未曾料到,赵昭早已布下杀局。
三日后,禁军北上途中,突遭伏击。赵昭亲率精锐,突袭敌军,斩杀禁军统领,俘虏无数。此战虽未惊动京城,却已彻底震动北疆军中。
赵昭命人将战报传回京城,同时附上一封密信:“陛下若欲夺权,便请亲自来战。”
皇帝得知战报后,脸色铁青,却未再轻举妄动。他终于意识到,赵昭已非昔日可比,若再强行压制,恐将激起更大变故。
林修远与沈怀远趁势而动,联合朝中旧臣,上奏皇帝,要求赵昭正式掌权,辅佐朝政。
皇帝虽不愿,但已无退路。北疆军权已失,朝中旧臣纷纷倒向赵昭,他若再拒,恐将引发更大动荡。
最终,在一次朝会上,皇帝沉声道:“赵昭既有战功,朕便允其掌权,辅佐朝政。”
赵昭缓缓起身,拱手行礼:“儿臣谢陛下隆恩。”
皇帝目光复杂,却终究未再多言。
赵昭终于正式掌权,成为朝中实权人物。然而,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林修远站在东宫外,望着夜色中的宫墙,低声喃喃:“风雪未止,风暴才刚开始。”
而在东宫深处,赵昭端坐于案前,手中执笔,缓缓写下几个名字。
“父皇,这一局,我不会输了。”
京城的风雪依旧未歇,而属于赵昭的时代,已然拉开帷幕。
然而,赵昭尚未察觉,一场更大的危机,正悄然逼近。皇帝虽表面退让,实则已在暗中布下杀局。他早已命人秘密联络北疆残余势力,意图借赵昭疏于防范之时,一举将其铲除。
而赵昭,亦在暗中布局,准备迎接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夜色深沉,东宫深处,烛火摇曳。赵昭立于窗前,望着宫墙外飘落的雪花,心中却已悄然布下杀局。
而京城的风雪,仍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