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要不……还是过去给大公子道个歉吧?”
谢凌方才那番呵斥又在耳边炸开,字字句句都带着不容置喙的冷硬,半分道理也不讲。
凭什么要她去道歉?分明错不在她。阮凝玉喝着茶水,仿佛没听见似的。
春绿满脸为难:“小姐。”
“就让他等着,等不到我,他自会走。”阮凝玉最接受别人那样对待自己,呵斥自己。
那般毫不留情,他在下人面前给她留点颜面了么?
过了一会,抱玉却急急忙忙地跑进来。
“方才小丫鬟给小姐那只雪团儿添。。。。。。
腊月将至,京城寒意渐浓,宫墙内外皆是一片肃杀之气。赵昭掌权不过旬月,朝堂之上,已是暗流涌动,杀机四伏。皇帝虽表面不动声色,实则已开始全面反击。而赵昭,亦非坐以待毙之人。
林修远依照赵昭之命,迅速展开行动。他利用东宫旧部在内侍省的势力,悄然将几名与皇帝关系密切的太监调离要职,换上己方之人。同时,他命人彻查宫中谣言源头,不出三日,便锁定了皇帝心腹太监李德全。
李德全乃皇帝潜邸旧人,深得信任,掌管内侍省多年,权势滔天。林修远知其贪财好利,便设下圈套,命人假意献上重金,称可为其谋取更大权势。李德全果然中计,收下贿赂,却未料此举正落入赵昭一党手中。
赵昭并未急于揭发,而是命人将李德全受贿之事记录在案,待时机成熟,一举将其扳倒。与此同时,他亦开始在朝堂之上布局,以整顿吏治为名,逐步削弱皇帝亲信的权力。
然而,皇帝亦非等闲之辈。他察觉赵昭动作频频,便召见兵部尚书,密令其秘密调动京畿驻军,以备不时之需。此举虽未明言针对赵昭,却已透露出皇帝的戒备之心。
赵昭得知此事后,未露声色,反而在朝会上主动提议:“陛下,近日边关虽无战事,然京畿防务亦不可轻忽。臣愿亲自前往巡视,以确保京城安危。”
皇帝闻言,眉头微蹙,心中却已生疑。赵昭此举,显然是要借巡视之名,掌握京畿兵权。他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太子既有此意,朕自当准许。”
赵昭拱手谢恩,退下殿去。皇帝望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阴霾。
林修远在回府途中,低声问道:“殿下为何主动请缨巡视京畿?此举恐引起陛下更深戒心。”
赵昭淡淡一笑:“正因为陛下忌惮,我才必须去。京畿兵权若不掌控,我便始终受制于人。况且,此举亦可试探陛下底线。”
林修远沉思片刻,终是点头:“属下明白了。”
翌日,赵昭便启程前往京畿大营。皇帝虽表面允准,实则早已暗中安排亲信将领随行,意图监视其举动。然而,赵昭对此心知肚明,却未加阻拦,反而在巡视途中频频召见旧部,稳固军心。
京畿大营之中,赵昭亲自巡视各营,整顿军纪,提拔旧部,罢免不忠之人。此举虽引起部分将领不满,但赵昭手段果断,军中无人敢轻举妄动。
魏衡低声问道:“殿下,陛下已开始动作,我们该如何应对?”
赵昭站在营帐前,望着远方的雪原,缓缓道:“让他动便是。我们只需等待时机。”
数日后,京城传来密报,皇帝已密令兵部尚书调遣禁军,准备北上“巡视边防”。此举虽名为巡视,实则意在牵制赵昭军权。
林修远得知消息后,立即命人传信赵昭:“陛下已动,禁军即将北上。”
赵昭看完密信,神色未变,只是淡淡一笑:“他终于忍不住了。”
魏衡皱眉:“殿下之意是……”
赵昭缓缓起身,走到案前,取出一幅地图,指着北疆之地:“我们不能等他们来,必须先发制人。”
魏衡一怔:“殿下之意是……”
赵昭目光坚定:“调动北疆军,提前迎战。若能一举击溃禁军,便可彻底掌控军权。”
魏衡虽感震惊,但依旧点头:“属下明白。”
赵昭随即下令,调集北疆军主力,秘密集结于雁门关外。他亲自率军,迎战即将北上的禁军。
与此同时,京城之中,皇帝正与心腹密议:“赵昭若真敢与禁军交锋,便是公然造反。届时,便可名正言顺地将其除掉。”
然而,他未曾料到,赵昭早已布下杀局。
三日后,禁军北上途中,突遭伏击。赵昭亲率精锐,突袭敌军,斩杀禁军统领,俘虏无数。此战虽未惊动京城,却已彻底震动北疆军中。
赵昭命人将战报传回京城,同时附上一封密信:“陛下若欲夺权,便请亲自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