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亲时,倒都是跑来周家看热闹了,把院子里外围得水泄不通。
赵丽花一边瞧院子接亲动静,一边见缝插针对旁人夸山子,扯出手绢脸上擦不存在的汗,说山子如何孝顺读书厉害。
旁人还真是羡慕,年纪轻轻就中了童生,这可不是祖坟冒青烟吗,就这方圆五十里还只两个老童生呢。
赵丽花被夸的高兴,嘴上还说供一个读书人多辛苦多累,旁人就说等山子考取功名就好啦,你到时候可是官夫人了。
就是不中秀才,童生未来可都是一村德高望重的话事人,村里人都会敬重三分。旁的不说,每年杀年猪卖钱帮忙算账,秋收粮税核对数目,村里买粮大小买卖都得有童生帮忙看着,不会算账的村民心底才踏实。
但那也是在别的村,他们山狗村能人太多咯。
就赵丽花手上那素白绵手绢,她们瞧着吴婆子手上那更漂亮,一簇竹叶像是粘上去的鲜活发着光呢。
吴婆子倒是也好命,那身上从头到脚,银簪子、油亮的发髻、金玉耳环,新衣裳新鞋子,整个人精神得好像梅开二度似的。旁村的人嫉妒起来,心里醋的要命。
章家人出息,对半路捡来的老婆子也这么好。
人群中村民心思各异,忽的,就见人群兴奋叫嚷了起来,孩子声大喊道,“新夫郎出来了出来了!”
周小溪一身喜服细腰不过盈盈一握,擦了脂粉显得很是娇俏,编了细辫子缠绕马尾间,红色发带坠了好些漂亮珠子。
他也只拿了把团扇遮脸,是一枝头两只喜鹊的图案,这是他自己刺绣的,看得旁村人连连惊叹夸赞。
他先是拜别了高堂上的双亲,而后再是向李瑜这个师父敬茶。
瞧热闹的人忍不住议论道,“从没见哥儿女娘出嫁还得给手艺师傅敬茶的。”
孙傲梅道,“这是师父,自小当亲子养大的,情分当然不一般。”
那人见孙傲梅都这样说,便就知道李瑜就该喝这杯茶了。
周圆看着院子外村人对周小溪的夸赞,心里感叹一番,庆幸在孩子小时候就让他跟着李瑜学手艺了。
不仅是手艺,更是对周小溪脾性重新塑造了一番。谁能想到眼前这个亭亭玉立落落大方的新夫郎,小时候是个全村人都嘀咕的霸道娇气包。起床穿衣吃饭梳头发都是要哄的。
因为哥哥没经过他允许多吃了一口肉,还会在地上撒泼嚎哭,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
如今他家小溪,也是人见人夸的能干懂事小哥儿了。
周圆一番感激的话,说的周小溪眼红快哭了,父母恩师恩难报,幸好,他也没让他们失望。
李瑜接过茶杯抿了口,笑着说了几句吉祥祝福语。
拜别了高堂,吉时已到,周青山背着周小溪上花轿。
按说新夫郎都上轿了,围观的人应该散去,可他们都一脸兴奋的等着,翘首以盼着。好像在期待一场约定俗成又无法避免的诅咒习俗。
左等右等没等到,旁村人按捺不住了。
“咦,怎么没泼水。”
“对啊,新夫郎被哥哥被出门的时候,柳桑这时候就要端水泼了,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嘛。”
“是的嘛,老辈子这样做是有道理的,意思告诉亲家,今后这个哥儿就是你家的人了,叫他安心,孩子会跟着他家老实过日子。不会拿夫家的东西补贴娘家的。”
几人话刚说完,就见章小水和赵天天拎着花篮,在后面撒花。那都是漫山遍野的野花,粉红杜鹃、黄色簇团的迎春花、粉白的野梨花……还有好些不知名的野花,都是他们带着孩子去摘的。
花轿前是小月牙和虎二郎撒着开路。
花轿后是章小水和赵天天撒。
章小水路过那群议论的旁村人时,大声道,“我们小溪可不是泼出去的水,他是要一直走花路的掌上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