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活儿全被人家做了,他全程听安排。
第一期期刊共有十篇文章,其中四篇是南栀的。
陆随有两篇,剩下的四篇作者不在救援队。
主任先看最后四篇,其中两篇是叫箫珵的医生写的,内容挺扎实,剩下的两篇有凑数嫌疑,不过也可以。
主任又去看陆随的文章。
陆随是心外科医生,内容大多是主动脉夹层、撕裂相关的内容,他和箫珵的文章放在自家小医院实在可惜。
主任最后才看南栀的文章。
南栀的文章涉及的内容就多了,优势十分明显,她好像在整理每一种病症的起因、症状、治疗方案。
不论是医生还是普通人,都能看懂她的文章。
主任心念一动。
他看向南栀,“你这文章……是给医生看的?”
南栀说:“康宁医院的期刊刚起步,在行业内毫无名气,我想着既然都出杂志了,就写得通俗易懂些,让普通人也能看得懂。”
“普通人?”
南栀点头,“您看啊,很多人在发病的时候,身边是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的,比如脑梗、脑出血,这些病如果第一时间送到医院,是有很大希望的。如果能为大家普及这些医疗知识,普通人也能做出判断,及时送医,是不是能救很多人的病?”
“就和扫文盲运动一样?”
“差不多,只不过认字更重要。”
这倒是个新思路,主任写文章时,从没考虑过普通人。
但南栀说得也对,如果普通人也能了解一部分,他们和患者家属沟通起来也更容易。
将来说出“好好的人来医院就不行了”这种话的人,应该会减少吧?
主任嘀咕道:“小姑娘真不简单。”
两天后,医护人员渐渐撤走。
已经没什么可救的了,被掩埋且能坚持到现在的人少之又少。
有的楼沉得太多,人基本都被压死在里面,南栀曾去过地震纪念碑,附近有几栋倒塌的楼,导游说这楼就是下面的人的墓碑,挖不出来了。
连营市的医院已经能应付过来。
临走时,罗湘君带人来送几队人。
街边停着大巴车,有当地人鬼鬼祟祟往车上跑,又探头探脑下了车。
南栀几人上车才发现,座位上放得满满的当地特产,每个医生都有份。
田宏感动道:“我最喜欢这边的特产了,都没时间去买,他们真好。”
同行人:“不是说人家笨的时候了。”
“好归好,确实笨!他们……”
阮乔送给他一个大白眼,“你也没聪明到哪去。”
田宏:“我怎么笨了?!”
“你如果聪明,还会默默无闻?”阮乔把南栀拽到身边,“我们南栀,你看有人不认识她吗?栀栀做手术,旁边围着多少人?也就是大家都忙,不然肯定都想看全程。”
车上的医生们纷纷点头,他们能见到一个手术厉害的医生可不容易。
田宏低声咒骂,“还不是她运气好能和舒教授学习。”
南栀纠正道:“舒教授收学生,也不是完全没条件的哈,你去了也得被赶走。”
田宏:“……我没骂你!”
南栀无辜道:“我也没骂你啊。”
阮乔:“她只是在说实话。”
韦宁雨:“这叫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