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大姐被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
“当时有诗讽之:“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杨玉环的兄弟也都被赠与高官,她的远房堂兄杨钊(杨国忠),原本只是一个市井无赖赌徒,却能一步登天,身兼数职,掌控朝政!”
“杨氏一门还娶了两个公主,两个郡主,可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但是,随着地位的升高,杨家越发无法无天!不仅大肆收受贿赂,还骑到了皇室的头上。就连公主也不敢在杨家人面前无礼。”
“皇帝的亲妹妹在杨家三姐妹面前只能让座而不敢就坐,李隆基的女儿信成公主因为和杨家人有矛盾,竟沦落到追回内府封赠东西。”
“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杨家人可以随意进出皇宫,比太子皇子们还要自由。”
李世民:“这是李氏天下还是杨氏天下!”
【以至于: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当时的人都想生个女儿,毕竟杨玉环一人得宠,全家升天,这如何能不引人羡慕呢。】
评论区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第317章安史之乱
天幕所说的一切对开元之前的人都是一种冲击,其他朝代的帝王有的嘲讽,有的幸灾乐祸,还有的在看好戏。
唐初三代君臣却无法淡定自若。
李世民一口血梗在喉头,吐不出来,咽不下去,憋得难受。
他们看着李隆基一点点成长,看着他从一个在祖母膝下谨小慎微的少年长成一个合格的帝王,却又亲眼看着他老年昏聩,将大唐盛世带入深渊。
他们还不知安史之乱造成了何等破坏,支撑他们没有倒下的唯一理由便是那点微不足道的希望……
年轻的李隆基无法面对这样的自己,更无法面对群臣失望的目光。
老年李隆基只剩下了恼羞成怒,他想将所有乱臣贼子诛杀殆尽,想让所有人都看不到天幕,但其他人还会给他这样的机会吗?
那些暗中串联的朝臣,从隐秘角落递到太子东宫的信件,像是一个个催命符,将李隆基架在火上烤!
深居后宫的杨贵妃惊慌失措,她幼承庭训,对史书也算了解,自然知道昏君的后宫会面对怎样的境遇。
她就像一株菟丝花,只会攀援而上,无法承受任何打击……
【曾经的李隆基勤俭节约,虚怀纳谏,销毁宫中服饰车马,金银器玩,珠玉锦绣,一扫过去几十年的奢靡之气!】
评论区
“他下令三品以下的大臣不得佩戴金玉,妇女的服装都要跟着丈夫和儿子的一样,已经织成的锦绣全部染成黑白色,禁止采珠玉和织锦绣,并罢免两京织锦坊。”
“遣散宫女,节省开支……”
“其实与其将金玉珠宝销毁,不如将他们用到真正为百姓做实事的地方。”
“李隆基的行为如同一出滑稽喜剧,就是演给文武百官和天下人看的,该说不愧是梨园祖师爷!”
……
【晚年的李隆基却骄奢淫逸,荒淫无度,每年给后宫美人的赏赐超过百亿万。李隆基根本不问这些钱财从哪里来,更不在乎在朝廷的催逼下有多少百姓破产流亡……】
评论区
“他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花鸟使的职位,为他从民间挑选美人。”
“上行下效,群臣勋贵为了投其所好,争相巴结杨贵妃和杨家,满朝上下奢靡之风盛行。”
“每当去华清池游玩,杨家人为了标榜自己与众不同的地位,他们的马车上饰以金翠,间以珠玉,一车之费,不下数十万贯,马匹也以黄金为衔。”
“仅为杨贵妃做衣服的宫人便有七百多人。”
“杨国忠当众表示,我们家就是因为裙带关系才起家的,在史书上肯定留不下好名声,当然要及时行乐,享受生活了。”
……
李治:“那些钱财是朕和阿耶、媚娘几代人才积攒下来的,不是你一人的功绩,你凭什么将其挥霍殆尽!”
武后:“杨氏无功却忝居高门,那些有功之臣怕是要心生不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