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帝看到这一幕双眼一亮。
沈浩现在给的他的感觉,就像是沈浩在练习书法时候的感觉很像,非常的专注。
没多久。
翰林院的会场在科学院成员的协助下,变得井井有条。
足足接近千人,围绕着翰林院听讲课。
沈浩为了让所有人都听清,便让人搬来喇叭。
朱清老爷子等人给自己抢占了最好的位置,准备听课。
沈浩已经梳理好今天要讲课的内容。
他此次没打算直接讲解儒学。
沈浩眼见所有人都不吭声等待他开口,便道:“我们今天就说说,儒道对天下不同学说的看法。”
“有说法是,足衣足食,民信之矣。”
“也有说法是,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
沈浩开口便是儒家对农家的看法。
至少儒家对农家的认可度,相对较高。
若是直接说儒家对工匠的看法,那儒家对工匠的认可度,极其有限。
当然,这也是当下大京生存环境所导致的。
所以沈浩直接从农家开始讲解。
而随着沈浩的滔滔不绝,耐心举证剖析。
以朱清为首的大儒双眼越发明亮,此刻他们对儒学又有了新的认知。
谁也没想到儒学还能这么解释。
而且沈浩后面不仅仅说了儒家对待农家的态度,还说了对待功能工匠、医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态度。
毕竟百家之争,儒家和法家是受益人。
其中以儒家为最。
所以,沈浩在讲解过程中,尽可能说明了百家的排名只是顺序,只是学术之争,不分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