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清刚放下手机,办公室的门又被敲响了。她抬头一看,是李雨婷抱着一沓文件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林老师,”她快步走进来,把文件放在桌上,“这是‘巾帼绣梦’商城上线一周的销售数据,还有用户反馈汇总。您猜怎么着?我们已经接到海外客户的订单了!”
林婉清微微一怔,随即露出惊喜的笑容:“海外客户?”
“是的,”李雨婷点头,“一位在纽约的华人女士一次性买了五件绣品,还留言说她很久没看到这么有文化底蕴的手工艺品了,想带回国送朋友。”
林婉清翻开文件,仔细看着销售数据。果然,不仅国内订单量稳步上升,连海外的咨询邮件也开始增多。她轻轻合上文件,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看来,我们真的可以走得更远。”
“我也是这么想的。”李雨婷坐下来,语气认真,“林老师,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参加国际手工艺博览会?这样不仅能扩大品牌影响力,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巾帼绣梦’背后的故事。”
林婉清沉思片刻,点头道:“这是个好主意。不过要参加国际展会,我们需要更专业的包装和推广策略。你先整理一份初步方案,我来联系省里的文化部门,看看有没有合作资源。”
“好的,我这就去准备。”李雨婷起身,转身离开前又补充了一句,“对了,阿珍刚刚发来消息,说贵州工坊的绣娘们听说海外有人买了她们的作品,都特别激动,说以后要绣得更用心。”
林婉清笑了笑,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订单,更是一种认可,一种跨越国界的情感连接。
几天后,林婉清受邀参加了一场由省文化厅主办的非遗项目推介会。会上,她作为“巾帼绣梦”项目的代表,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项目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规划。
“‘巾帼绣梦’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平台。”她站在台上,语气坚定,“我们希望通过现代商业手段,让传统刺绣技艺焕发新生,同时帮助更多女性实现经济独立与自我价值。”
她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尤其是当她展示绣娘们的作品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
推介会结束后,一位来自北京的文化机构负责人主动找到她:“林老师,我对‘巾帼绣梦’非常感兴趣。我们机构正在筹备一个国际非遗文化交流项目,如果您愿意合作,我们可以安排你们的作品参加下个月在巴黎举办的‘东方之美’手工艺展。”
林婉清一怔,随即点头:“当然愿意。不过我们需要一些时间准备展品和资料。”
“没问题,”对方微笑,“我们可以提供专业团队协助你们进行包装和策划。”
林婉清回到办公室后,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李雨婷。李雨婷听完后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林老师,这可是国际舞台啊!我们真的要走向世界了!”
“是啊,”林婉清点头,“但这也意味着我们要更加严谨和专业。你先联系贵州、四川、云南的工坊,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时整理绣娘们的个人故事,作为展览的一部分。”
“明白!”李雨婷立刻开始行动。
接下来的几天,林婉清忙得不可开交。她不仅要协调各地工坊的准备工作,还要与文化厅的团队沟通展览细节。与此同时,她还收到了基金会的邀请,希望她作为女性创业导师,参与下一期“巾帼启航”学员的培训课程。
她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桌上的日程表,密密麻麻地排满了会议和行程。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照在她的脸上,温暖而明亮。
她轻轻吐出一口气,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每一步,都是新的开始。”
那天晚上,她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夜风轻拂,城市的霓虹灯在她眼中闪烁。她想起自己刚来到这片土地时的迷茫与不安,如今,她已经带领一群女性走出了困境,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她知道,这条路并不容易,但她从未后悔。因为她相信,每一个女性,都值得拥有更好的未来。
第二天一早,她接到了阿珍的电话。
“林老师,”阿珍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激动,“我们工坊的绣娘们听说要去巴黎参展,都特别高兴!她们说,这是她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林婉清轻声笑了笑:“告诉她们,这是她们努力的结果。只要她们愿意坚持,未来还有更多可能。”
挂断电话后,她打开电脑,开始撰写一封给所有绣娘的公开信:
“亲爱的姐妹们:
你们好!
我知道,你们中的很多人,曾经因为生活的压力、家庭的束缚,不敢想象自己能走出大山,更不敢想象自己的作品会被世界看见。
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你们做到了。
‘巾帼绣梦’即将走向国际舞台,你们的绣品,将被展示在巴黎的展览上,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欣赏、喜爱。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成就,而是你们每一个人的成就。是你们一针一线绣出的希望,是你们用双手编织出的梦想。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就一定能走得更远。
愿你们永远相信自己,勇敢追梦。
林婉清”
写完后,她将信发给了李雨婷,让她帮忙整理成电子版,发送给所有绣娘。
李雨婷看完信后,眼眶有些湿润。她轻声说道:“林老师,您知道吗?有时候我觉得,您不只是我们的老师,更像是我们的姐姐。”
林婉清笑了笑:“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