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瑶冷笑一声,目光犀利,“还有呢?别等着我一一查出来,那时可就不是跪在这里认个错就能了结的了!”
正说着,谢凌从月洞门转了出来,他没看跪了一地的人,而是厉着一张脸看向书瑶。
“查得如何了?”
书瑶忙上前回话,语气里添了几分恭敬,“回公子,已问出几个收过好处的,只是这许姑娘心思缜密,怕是还有漏网之鱼。”
见大公子竟然亲自过来了,底下人更是抖如筛糠。
他们如何能料到,不过是查问几句闲话,竟会惊动大公子亲自过来。
许姑娘人美心善的,便是有几分小心思,在这深宅大院里又算得了什么?反倒添了几分鲜活气,怎就闹到这般田地?
有那曾受过许清瑶恩惠的张嬷嬷,更是在心里暗暗叹气。前几日许清瑶还给门房里患病的老丈赏过几两银子,给厨房的婶子递过治咳嗽的方子,这般心善的姑娘,怎么就成了书瑶口中“心思深沉”的人?
可这些话谁也不敢说出口,只低着头,任由冷汗顺着额角往下淌。
谢凌的目光像刀子般刮过众人,那无声的威压,比书瑶方才的疾言厉色更让人胆寒,“收过她东西的,杖二十,发去庄子上干活。替她说话的,加倍。”
底下顿时响起一片啜泣声,张嬷嬷更是哭得几乎晕厥过去,哭喊声混着求饶声搅得满园狼藉。
谢凌却毫不动容。
跟着谢凌过来的负雪,登时瞪大了眸子。
他原是想替许姑娘说情,说几句好话的,可没想到谢凌竟会罚得这么狠,深感不妙,故此闭上了嘴。
谢府护卫很快进来,将犯了错的几个人拖了出去,杀鸡儆猴。
这时谢凌看向了门口守着的杨嬷嬷,杨嬷嬷此时虽冷静,但脸色也很是不好看。
谢凌:“杨嬷嬷是祖母身边的老人了,当年我出痘,高烧不退,是嬷嬷守在床边三日三夜没合眼,这份情分,凌儿记着。”
杨嬷嬷身子微不可察地一僵,忙垂下头,声音压得极低:“老奴不敢当。侍奉主子本就是分内之事,谈不上什么情分。”
谢凌没再看她,目光掠过院角那株梅树,“我知道嬷嬷也收过许姑娘的好处。”
“不过这次,我便不计较了。只是嬷嬷是个通透人,往后该警醒些,哪些人该近,哪些事该做,心里总得有杆秤,拿捏好分寸才是。”
杨嬷嬷瞬间流了冷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般,“是,老奴记下了。多谢公子恩典。”
她知道,大公子如今是真的不一样了。
从前府里诸事,纵有嫡长孙在,终究是老太太一言九鼎,便是公子偶有主张,也得先顾及着老太太的心意。
可如今不同了,谢凌不仅是谢家嫡长,更是奉了圣旨推行国策的朝廷新贵,圣眷正浓,便是京里的王公见了,也得礼让三分。
谁都知道,整个谢府的话语权在大公子这里。
谢凌:“荣安堂里若还有些手脚不干净、嘴头不严实的,往后便劳烦嬷嬷多费心了。”
杨嬷嬷低头,“老奴省得,定不辜负公子所托。”
谢凌又看向众人,神色冷厉:“传令下去,老太太若问起,便说许姑娘染了急病,需闭门静养,恐过了病气,暂且来不了了。还有,往后谁若敢私藏许姑娘的书信,或是偷偷送进荣安堂,可就别怪我按家法行事。”
“到时候断了手筋脚筋,扔去乱葬岗喂野狗,也没人敢替你们喊冤。”
素来端方温和的公子竟会动这么大的肝火,众人只觉得从脚底窜来寒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