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林年对所有为乡村影剧院项目付出努力的人的一种肯定和尊重。我就知道我粉林年没有错!”
“看着那些工人代表走上红毯,真的很感动,他们平时默默无闻地工作,今天也有机会在聚光灯下被大家看到。”
有人讨论红毯自然有人关心别的,弹幕里有人发:“听说下午六家影剧院要点映《成蝶》,我等不及成立上映了,下了班就开车直奔高柏镇!”
“点映还是首映啊?”
“二者不同哈,虽然晚上会有首映礼,但是全面上映要等下周三了,下周三之前都是点映。”
“感谢楼上科普!”
“刚才看了一下,我们城市怎么没有点映!你太不争气了!”
“剪彩大概还有多长时间开始啊?我看到很多来看热闹的观众都陆陆续续走了。天气看起来太热了。”
“来了来了!”
就在万众瞩目之中,主持人的声音再次响起,几个麦克风也被端上舞台。
“几位领导请!”客套几句,几人纷纷走上舞台,林年最后上来,站到了舞台中央。她的视线扫过观众席,前排还坐着其他一些省级、地市级的领导、投资方代表,周边村的村民,还有一些从周边村请的高中生志愿者,带着“高柏镇影迷会”的麦金色袖章,后排则是举着长枪短跑的媒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握住话筒的刹那,项目刚启动时的一切历历在目——也是这个时候,暴雨倾盆的工地上,她蹲在工棚的房檐下,在刚浇筑的地基旁,收到了来自投资方临时撤资的消息。那一刻,要强的她都没有哭,可是此时此刻,站在已经长出一座承载着光影的房子的土地上,她却险些绷不住眼泪。
“非常感谢大家的莅临,当年这个影剧院启动奠基仪式时,一个老大娘拉着我的手跟我说,她已经多少年没看过电影了,印象里还是每年一次的电影下乡活动,放的也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电影。看到我手里的半枚残片了吗,这是我们从一位干过放映员的老人家手里收上来的。”林年举起手中被保护起来的胶片残片,“今天,我们把这份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光影梦想,酿成六颗散落乡野的星星,未来还会有更多星星!”
天气炎热,领导们也不愿意长篇大论,很快,便轮到五位嘉宾和林年拿起金色剪刀。随着红绸落下,影剧院的大门应声开启,大门一侧的红布被揭开:“云光影院”四个大字在热辣的阳光下闪烁光芒,落款是宓旭升。
现场和直播间的观众在这一刻沸腾。
“救命!刚刚林年举起胶片的那一刻,我起鸡皮疙瘩了。”
“所以六家影剧院都叫‘云光’?挺好听的。”
“应该说以后的乡村影剧院都叫这个名字,毕竟是块招牌。”
“刚才那个胶片好有感觉,我感觉现在我们离胶片啦、胶卷啦越来越远,很多出生在20、30年代的人已经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吧?”
“所以会有展厅展示一些电影相关的历史吗?好想看看呀!不然只有帝都的中国电影资料馆里能看到,离我太遥远了。”
“我倒不认为是一个好主意,他们做的再好能有资料馆齐全?我觉得落地才行,可以搜集当地人的口述史啊,顺便从老百姓家中征集一些与电影有关的物件,离当地观众的生活更近,也更容易操作。”
“不用等以后,大家看前方!”随着剪彩仪式结束,活动正式转入室内,直播也跟着来到了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