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苦情剧炮灰兄长科举升官 > 4050(第44页)

4050(第44页)

很好,这文风,不是礼部尚书周宿家的,他家孩子吹不出这般高妙的彩虹屁。

江端猷折了手未参加会试,自然也不可能参加殿试,因此,江伯威无需避嫌。

之前他还犹豫过万一第一份遇着的就是周翌泽的卷子要不要卖周宿一个好,卖吧,周宿未必领情;不卖吧,周宿可能记仇。

现在这个问题轮到别人去烦恼了。

幸好江端猷没有参加会试,江伯威心底庆幸,不然不被人比到泥里去了。

光他手上这篇文章,不仅马屁拍得响,连对策也写得详实有力,绝对是状元的有力人选。

他毫不犹豫地画上一个红圈,有这个圈在,后面的人怎么着也不能把文发落到三等去。

继他之后,是通政使黄兴和,通政司负责接受和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奏,使各地民意直达皇帝处。

这篇策论里面关于完善**制度,立法规范保证民意直达天听,逐级上访与特事特办等等建议深得他心,毫不犹豫地,黄兴和也画了个圆。

等到第二日一早,读卷官们事毕,殿试的卷子们送到了御案之上。

乾顺帝眼皮一抬,扫视下面的十二位朝臣,除了钱鼎直年纪大了被赐座外,其他几位都齐刷刷地站好,神色如常。

特别是次辅蔺朝宗,乾顺帝盯了他两眼,也没看出除了恭敬以外别的神色来。

老狐狸一个,乾顺帝冷笑。

若真那么恭敬,他的那些政令怎么会如此难以推行?

他不再理会,低头看卷。不得不说在这事上蔺朝宗倒是没有使什么小手段,十二篇文章各有特色,皆是佳作。

他巡考时属意的几位考生卷子也都在上面,评价算得上中肯。

乾顺帝翻了一下,最佳的那份卷子上画了十二个圈,他再一看,这不正是徐辞言作的那篇吗!

这人写文章的本事比他想得还要强,乾顺帝自个也看了那满纸政绩,但让他对着政绩考,还真没本事夸得那么好听。

真正的马屁,都是让你听了也不觉得是在拍马屁的,堪称是润物细无声。

他当年做皇子的时候要是有这本事,早挣得先帝欢心了,哪里还用得着费尽心思夺嫡登基呢,乾顺帝遗憾心想。

只不过若是只凭马屁吹得好就点他为一甲,朝里的御史铁定喷得他狗血淋头,乾顺帝迫不及待地看到下头献策部分,仔细研读。

杨敬城的品行他是知道的,徐辞言能被他点为会元,又入了那么多翰林词臣的眼,参政治国的本事必然不弱。

“每遇令下,群臣奉行之不力,盖因法之不全规之不善也,需怀必行之志,操必行之法,悬必行之赏……转祸为福,转败为功,扬陛下之贤名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而民以农为本,农以水为先,而治水一事非易也。虽有善水之可引,然督臣、河臣畏难而止,懒政怠政,必以严查……”

乾顺帝越读,心底一把火烧得就越旺,这策论里每一件事都是他心心念念的大事,每一条建议都恰恰好好地挠在他痒处。

等到千字文章看完,他竟意犹未尽,不由得心底大喝一声“好”!

“咳咳!”太监鸿喜见他愣神,轻声地咳嗽两声提醒皇帝。

朝臣们可都还在下面看着呢!

殿选大事,乾顺帝也很快回过神来,再取一篇文章来看,只一眼,他就看出这考生是谁家弟子。

《会试录》里,论文风鲜明,以他和南直隶骆煦最为突出;而论实干至朴,则以徐辞言为长。

乾顺帝通览一遍,心中微微叹气,这文有遗俗绝尘之姿,飘然仙去之气,好则好以,就是太冷了些,看得他总有种看史官传记的感觉。

也不知道周宿这么个滑头,怎么生出个冷性的孩子来。

难道是从师的?可唐祭酒也不是这么个性子啊,当真是三代显贵之家必出闲淡澄净之人,倒是个翰林研学的好料子。

乾顺帝在纸上御笔写下一甲第三的字样,由此,便定下了前三,将其余试卷发出,由内阁官领受。

为慰劳读卷官辛苦,彰显皇恩浩荡,乾顺帝赐宴于文化殿。宴毕领了赐钞以后,读卷官们就拆二三甲试卷,封送内阁填写黄榜。

一时间,只有一甲三人未填。

诸人对榜议论,江伯威见只剩徐辞言,周翌泽,骆煦三人未见姓名,心底微微诧异。

去除周翌泽,也不知道他首圈的那篇文章是剩下两人中谁所作。

骆煦早已加冠有所婚配,其妻是业师之女,感情甚佳,江伯威倒没什么想法。

而周翌泽的婚事自有他爹做主,乾顺帝也不可能允许两个尚书结亲结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