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他这俩月几乎没有一天是在家闷着的,把好多以前想去没去成的博物馆、景点都给“解锁”了,还“开发”了好多以前听都没听过的“小众打卡地”。
尤其是进入2022年以后,爸爸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他要“全年至少巡山五十次”。
这下他就更忙了,每周至少去爬两次香炉峰,今天这次“巡山”已经是全年的第十次了,一个月“巡”十次,照这频率最后肯定能“超额完成任务”了。
能以一次“巡山”来告别牛年、迎接虎年,爸爸觉得十分满足。
他在山顶还专门发了朋友圈提前祝大家“虎年大吉”,来自香炉峰顶的祝福当然也会更有新意。
虽然爸爸到现在都还没找到新工作,但是以他这种积极的心态和自律的习惯,我觉得爸爸肯定能及早找到一份令人满意的新工作。
毕竟像爸爸这么上进的人,在哪里都应该属于“抢手货”。
--------------------
第3856天(2022年1月31日,星期一)——大年三十去哪了
今天是除夕,非常喜庆,不过看着日历,我觉得十分奇怪——
昨天是腊月二十八,今天是腊月二十九,而明天就是春节,今年的除夕为什么会在腊月二十九呢,那“大年三十”去哪儿了呢?
我问爸爸妈妈,他们也不懂,不过爸爸问了“百度”,终于把这个“大年三十失踪案”给解开了。
原来农历跟公历一样,也有“大小月”之分,不过农历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是由月亮的圆缺变化决定的,也就是“朔望月”的说法。
“朔”就是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条线并且月亮在中间,这时候人们看不到月亮,就是农历每月的“初一”。
而月亮最圆、人们能看到满月的一天称作“望”,就是农历每月的“十五”。
而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每个“朔望月”的周期也不完全相同,有时候是29天多一点,有时候是将近30天。
因此农历的历法上就规定了“大小月”,分别是30天和29天。
而今年的腊月正好是“小月”,只有29天,所以腊月二十九就成了牛年的最后一天,同时也就没有“大年三十”了。
其实这种没有“大年三十”的情况并不少见,上一次出现是在2016年。
而之后的2025年到2029年,连续五年都会赶上腊月是“小月”的情况,也就连续五年都会没有“大年三十”呢。
不过没有“大年三十”并不代表没有“除夕”。
因为除夕指的是岁末的最后一个夜晚,也就是“月穷岁尽之日”,故而又叫“除夕”。
所以正月初一的前一晚,不论是不是腊月三十,都是除夕,完全不会影响过年。
这下我就明白了,而由于我的好奇心,爸爸妈妈也跟着学到了有用的新知识。
要不是我提问,他们都还注意不到这桩“失踪案”呢!
其实别管腊月有多少天、别管除夕是二十九还是三十,我都并不在意。
过年嘛,总是要喜气洋洋的,只要有的吃、有的玩、有的热闹就行!
--------------------
:()东东日记:光阴十二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