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 第759章 气势磅礴的李太白(第3页)

第759章 气势磅礴的李太白(第3页)

御座之上,裴徽那句清冷而斩钉截铁的“传孤旨意”,此刻仍在殿中每一位重臣的耳膜上回荡,余威更甚于方才的万岁声。

这短短四个字,如同万钧巨石投入看似平静的死水潭,激起的何止是忠诚的滔天巨浪?

冰层之下,无数暗流在瞬间被激活,它们裹挟着野心、恐惧、算计和投机,开始疯狂地涌动、碰撞、交织。

登基大典——这本该是象征至高权力和平交接、新朝天命所归的神圣仪式,其筹备过程本身,就已演变成一场看不见硝烟却远比沙场厮杀更为残酷的战争。

王维的眉头在无人注意时微微蹙起。

礼仪规制、舆服典章,每一处细微的差别都关乎着新朝法统的根基,是李唐旧制还是裴氏新章?

祭天告庙,主祭人选、祝祷之词,更是天命归属的无声宣言。

人员调度,京畿布防,这不仅是安全,更是将整个长安城、整个中枢牢牢攥在手心的铁腕体现。

四方观礼的使者名单,更是对新朝认同与否的初步试探。

每一项,都牵动着无数人的身家性命和未来荣辱,是权力的重新洗牌,更是忠诚与野心的残酷试金石。

裴徽深邃的目光,如同实质的探针,缓缓扫过殿中几位以文采谋略着称的重臣。

王维的沉稳如山,元载的机敏如狐,李白的狂放如江海……最终,他的视线如同被无形的丝线牵引,牢牢定格在这三人身上。

殿内巨大的蟠龙烛台上,数百支粗如儿臂的牛油巨烛跳跃着,将他身上那件玄色龙纹常服上的金线映照得流光溢彩,仿佛有活物在袍服上游走。

这流动的金光,非但没有柔和帝王的威仪,反而更添了几分莫测的寒意,如同蛰伏的龙鳞,蓄势待发。

“永王和延王悖逆,其檄文颠倒黑白,惑乱人心。”裴徽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清冷,但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带着金属的质地和重量,清晰地烙印在殿中每一个角落,敲打着众人的心弦。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然后清晰地纠正了自称:“孤……朕需要一篇檄文。”

微妙的转变,无声地昭示着天命的转移,不容置疑。

“一篇能正本清源,涤荡妖氛;一篇能昭示天命,凝聚人心;一篇能让天下人看清,李璘、李玢之流,不过是冢中枯骨,是妄图撼动泰山的跳梁小丑!”

他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鹰隼,仿佛能穿透厚重的朝服,直视灵魂深处,在殿内烛火的映衬下,瞳孔深处似乎有冰冷的火焰在燃烧:

“王尚书(王维)。”

“臣在!”王维肃然出列,躬身垂手,宽大的紫色袍袖纹丝不动。

这位以诗画双绝闻名天下的文坛泰斗,此刻脸上不见半分平日里的超然淡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神圣的庄重。

他额角渗出的细密汗珠,在烛光下微微反光。

他知道,手中这管笔,此刻承载的绝非风花雪月,而是为新朝奠基的舆论基石,是射向伪朝的第一支诛心之箭!

是青史留名的契机,亦是万钧重担。

他仿佛已经看到后世史官审视他笔下每一个字的场景。

裴徽的指令清晰明确,如同刀劈斧凿:“王卿文风典雅庄重,深谙典章法度,辞约而旨丰,有史家之风。此檄文之骨架、脊梁,由卿执笔。”他微微前倾,无形的压力陡增,“务必将伪朝(指李璘和李玢政权)勾结门阀、屠戮宗室(暗指裴徽所行乃不得已之‘清君侧’,而李璘是勾结叛逆)、祸乱江南、荼毒蜀地之累累罪状,条分缕析,铁证如山,昭告天下!使其伪饰之‘正统’,在煌煌史笔与天下公义面前,原形毕露,寸缕不存!每一桩罪,都要有据可查,有迹可循,经得起天下人推敲,更要让伪朝百口莫辩!”

王维深深吸了一口气,殿内冰凉的空气似乎也带着铁锈般的血腥味。

他深深一揖,声音沉稳有力,带着金石之音:“臣,谨遵圣谕!必以史家之笔,秉春秋之义,铸正义之锋!伪朝之恶,罄竹难书,臣定使其罪状昭昭,如日月悬天!”

他脑中瞬间已掠过无数史料档案、地方奏报,一篇以事实为根基、以逻辑为锁链的雄文骨架,正迅速在他严谨的思维中成型。

裴徽的目光转向元载,那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和审视,如同猎人在掂量一把淬毒的匕首是否趁手。

“元尚书,”

“臣惶恐!恭聆圣训!”元载几乎是在声音响起的同时就躬身下去,姿态谦卑得近乎匍匐。

然而,低垂的眼皮下,精光疾闪,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几乎要撞破肋骨。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丝深意——这是新帝在给他机会!一个展现其独特价值、在新朝权力核心中攫取更大影响力的绝佳机会!一个踩着他人的尸骨向上攀爬的阶梯!

狂喜如同毒藤般瞬间缠紧了他的心脏,但脸上却维持着绝对的恭谨,甚至刻意显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受宠若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