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从技术角度看,这个方案确实比模仿电子管计算机更有前途。但我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而且风险&34;
&34;风险肯定存在,&34;李长生直接承认,&34;但相比于花费大量资源去复制一项已经即将被淘汰的技术,直接研发下一代产品的风险,难道不是更值得承担吗?&34;
这句话让会议室里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权衡着两条技术路线的利弊。
陈明远作为最初的反对者,此刻的态度也明显软化了。他摆弄着手中的钢笔,低声道:
&34;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真的决定走这条路,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果?毕竟我们不能让国家在计算机领域空白太久。&34;
李长生直视着他的眼睛:&34;三个月内,我可以完成一台小型实验机,证明技术的可行性。一年内,完成第一台实用型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34;
&34;这么快?&34;陈明远忍不住惊呼。
&34;是的,&34;李长生的语气坚定而自信,&34;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了最核心的技术——晶体管的制造。剩下的工作虽然复杂,但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延伸和应用。&34;
陈国安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34;好,李科长,我相信你!我这就向上级汇报,请求成立专门的项目组,由你来牵头负责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工作。&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李长生点点头,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34;感谢陈所长的信任。我不会让大家失望的。&34;
林婉如收起笔记本,走到李长生面前,郑重地说:&34;李科长,我愿意加入您的团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34;
陈明远犹豫了一下,最终也点了点头:&34;虽然我仍有疑虑,但我也愿意参与进来。毕竟,这可能是龙国计算机事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34;
李长生面向所有人,声音沉稳而有力:
&34;感谢各位的支持和信任。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龙国的计算机技术一定能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34;
会议室里,人们的眼神变得坚定而热烈,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光明的未来。
陈国安拍了拍手,提议道:&34;既然大家已经达成共识,那就不要再耽搁了。李科长,请您尽快准备一份详细的项目计划和技术路线图,我明天就向上级汇报。&34;
李长生点点头:&34;没问题,今晚就能完成。&34;
众人纷纷起身,带着全新的使命感离开会议室。只有李长生仍站在黑板前,望着那些复杂的图纸和公式,眼神深邃。
在这个艰苦的年代,他即将带领龙国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科技发展之路,这条路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
:()四合院:神级垂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