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儿子求知若渴、虚心学习的模样,朱棣心中满是期待,他相信,朱高炽定能在历练中成长为一位合格的储君,扛起大明的江山。
朱棣心想:重点是给他减轻负担啊。看着朱高炽的眼神越发的慈爱了,也昭示了朱高炽以后忙成狗的未来。只是沉浸在欢喜中太子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待到后面处理政事时,只能一边骂自己嘴快,一边处理事务。
崇祯年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祖宗之基,临天下之位,当褒忠奖义,以励臣节。今有女将秦良玉,忠勇绝伦,巾帼不让须眉,实乃我朝之幸。
自其从戎以来,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于沙场之上,冲锋陷阵,不畏强敌,屡建奇功。白杆兵所到之处,敌军闻风丧胆,其威名远扬,保我边疆之安宁,护我百姓之安康。
朕念其功绩卓着,特封秦良玉为高阳王。赐金印紫绶,享亲王仪仗,二世乃降。望卿此后,益加勤勉,为我大朝再谱新功。朕当与卿同享盛世之荣,共铸千秋之业。
钦此!”
王承恩念完圣旨后,将圣旨缓缓卷起,目光落在了跪在面前的秦良玉身上。只见秦良玉一脸惊愕,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圣旨打懵了一般,呆呆地跪在那里,一动不动。
王承恩见状,嘴角微扬,轻声说道:“高阳王,还不快快领旨谢恩?”
秦良玉这才回过神来,急忙叩头谢恩,动作有些慌乱。待她礼数周全后,才稍稍抬起头,满脸狐疑地看着王承恩,小心翼翼地问道:“王公公,皇上为何会突然给我封王呢?”
要知道,女子得以封王,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啊!秦良玉心中暗自思忖,这其中必定有什么深意。她不禁感到一阵惶恐,不知道这道圣旨究竟是福是祸。
王承恩看着秦良玉那忐忑不安的模样,微微一笑,安慰道:“高阳王不必如此忐忑,皇上说了,这是你应得的奖赏。”
说完,王承恩也不再多言,转身便离开了秦良玉的府邸,回宫复命去了。
待王承恩走后,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凑上前,满脸疑惑地问道:“母亲,皇上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秦良玉紧紧握着手中的圣旨,沉默不语,然而她的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缓缓说道:“看来,皇上是想让我和那些东林党人打擂台呢。”
毕竟女子封王,这可是破天荒头一遭啊!那些东林党的人岂会善罢甘休,肯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大做文章,可劲儿地折腾。不过呢,这落到她手里的东西,那可就别想再让她吐出来了。
“这几日就闭门谢客吧,对外就说我身体有些不舒服,不太适宜见客。”秦良玉一脸严肃地对着儿子吩咐道。
如今的她,就如同那熊熊燃烧的烈火上烹煮着的热油一般,稍有不慎,便会被这股热浪吞噬得连渣都不剩。而闭门谢客,无疑是当前最为明智的选择。
如此一来,既能以身体不适为由婉拒那些心怀叵测、源源不断前来试探的人,又能让自己稍稍喘口气,避免被卷入这无尽的纷争之中。
皇宫之中
朱由检在御书房内,正聚精会神地批阅着堆积如山的文书。他时而眉头紧蹙,时而露出满意的笑容,显然对这些政务十分上心。
当他终于处理完最后一份文书时,王承恩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向他禀报了一些事情。朱由检听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笑容,说道:“高阳王秦良玉确实是个聪明人,她必定能领会朕的良苦用心。”
然而,笑容很快从他的脸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凝重。他接着说道:“不过,近来那些野猪皮实在是太嚣张了,朕心中着实有些不快。”
王承恩深知皇帝的心思,连忙附和道:“皇上圣明,那些蛮夷确实是太过张狂了,就应该给他们一些教训。”
朱由检微微点头,然后吩咐道:“传朕的旨意给曹变蛟,让他将新一批的红衣大炮拉到前线去试用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王承恩领命后,急忙退下,前去传达皇帝的旨意。
待王承恩离开后,朱由检独自一人坐在龙椅上,他的拳头紧紧握着,仿佛在暗暗发誓。过了一会儿,朱由检突然站起身来,语气坚定地说道:“朕这一次,绝对不会成为亡国之君!”
——————————————分割线
题外话:
给秦良玉封王是我的一点小私心吧。王朝后记就写到这里了,明天开始写一些人物小记,人物小记写完之后,这本小说就该完结了。
:()历史盘点:始皇陛下赢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