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国政时,他总能将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当遇到棘手的难题时,他也从不慌张,总能在瞬间想出应对之策,让人惊叹不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李治深切地感受到,自从有了狄仁杰的协助,自己处理政务时变得愈发得心应手。许多原本让人头疼不已的问题,在狄仁杰的巧妙处理下都能迎刃而解。
这一日,朝堂之上又有诸多事务需要商议。狄仁杰不紧不慢地站起身来,他的步伐稳健而从容。
他是条理清晰地陈述了当前国家面临的各项问题,每一个细节都阐述得详尽而准确,让在场的大臣们对国家的现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紧接着,狄仁杰不紧不慢地阐述着他心中早已深思熟虑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他的言辞恳切,每一句话都如潺潺流水般自然流淌,没有丝毫犹豫和迟疑;
他的眼神坚定而明亮,仿佛这些方案早已在他脑海中反复琢磨、演练过无数遍。
李治端坐在龙椅之上,全神贯注地倾听着狄仁杰的发言。他时而微微颔首,表示对狄仁杰观点的认同;时而若有所思,似乎在思考狄仁杰所提出的建议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
待到狄仁杰将所有方案陈述完毕,李治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对狄仁杰的表现深感赞赏,心中暗自感叹:“此等贤臣,实乃朕之幸也!”
散朝之后,李治特意将狄仁杰留了下来。他凝视着狄仁杰,眼中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信任和器重,缓声道:
“狄卿,自你入朝以来,朕处理国政时倍感轻松。你所提出的诸多良策,皆切中要害,为朕排忧解难。有你这样的能臣辅佐,实乃我大唐之幸啊!”
狄仁杰闻听此言,赶忙躬身行礼,谦逊地说道:“陛下谬赞了,臣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而已。能为陛下分忧,为大唐效力,是臣的荣幸。”
李治微笑着点点头,对狄仁杰的谦逊态度颇为满意。然而,就在这时,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前些时日刚刚打下的那片广袤国土。想到这片新纳入大唐版图的土地,李治的眉头微微一皱,似乎有什么事情让他心生忧虑。
略作思考后,李治决定将武则天也一同召来,共同商议关于这片新国土的后续事宜。
已经竭尽全力、费尽心思地当上工部侍郎的武则天,突然听到李治说出这样一句话,她不禁惊愕得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李治,满脸都是疑惑和震惊。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回过神来,结结巴巴地对李治说道:“陛下……您……您是想要让微臣去做封地的国君吗?”她的声音中充满了不确定和疑惑,仿佛完全没有预料到李治会有这样的想法。
李治面带微笑,温柔地看着武则天,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对她的信任和赞赏。他缓缓地说道:“是啊,武侍郎。大唐的版图实在是太过辽阔了,朝廷对于边疆地区的掌控力难免会有所减弱。
而对于那些新征服的国土,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只能慢慢地进行教化和治理。派遣皇族去当地担任国君,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李治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虽然你这一世没有进入宫廷,但朕深知你的才华和能力。朕相信,以你的智慧和决断力,一定能够胜任这个重要的职务,为大唐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武则天静静地听着李治的话,她的目光始终落在李治微笑的脸上。
最后,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同样回给李治一个淡淡的微笑,说道:“既然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定当不辱使命,遵旨便是。”
开元年间
弘文馆
开元年间,长安的天空湛蓝如宝石,阳光温柔地洒在大街小巷。
杜家府邸依然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杜甫身着一袭淡蓝色长衫,衣袂飘飘,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
他的头上戴着一顶精致的玉冠,玉冠上的雕刻工艺细腻入微,更衬得他面如冠玉,气宇轩昂。
杜甫的眉眼间透着贵族子弟特有的潇洒与灵动,嘴角总是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正是个无忧无虑的贵族小公子。
在一群家丁的簇拥下,杜甫迈着轻松的步伐,穿过府邸的重重回廊,朝着弘文馆的方向走去。阳光洒在他身上,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仿佛他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而此时的诗坛,李白已经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着万丈光芒。他的诗篇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人们的心田,滋润着人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