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苏轼率先开口道:“陛下,微臣愿往!”苏辙见状,也连忙附和道:“微臣亦愿往!”
宋神宗看着眼前这两位苏家兄弟,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他心里很清楚,这两人都才华横溢,若能一同前往,必能有所作为。
然而,由于某些原因,他只能让其中一人前往。略作思考后,宋神宗直接开口道:“二位苏爱卿,此次出行,朕只能允许一人同去,至于另一个名额……”
说到这里,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朕决定让王安石去。”
话音未落,苏轼的眉头便紧紧地皱了起来。他对王安石的印象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反感。然而,君命难违,苏轼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
其实,宋神宗又何尝不想派一个皇子前去镇场子呢?只可惜,他目前根本就没有一个成年的皇子可供派遣。
一想到这里,宋神宗的心中就像被针扎了一样刺痛。他那个尚未出生的好大儿哲宗,此刻还在娘胎里呢,要等他长大成人,恐怕还需要不少时间。
两个宿敌加一个理工男的沈括走进了大门里面,从背影就看出了苏轼和王安石那种势不两立的气势。对于这种现象,宋神宗也很无奈。
“不过对于朕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宋神宗内心想着道。
————————————
题外话:
可能有些不知道腹?,作者在这里就仔细介绍墨家巨子腹?的生平吧。
墨家在先秦时期是与儒家并称的显学,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到了秦朝,墨家依然有一定影响力,腹?便是其中代表人物。
腹?在墨家学派中地位颇高,是墨家钜子(墨家领袖的尊称)。他以贤能和对墨家理念的坚守闻名。
《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了一则关于腹?的重要事迹。腹?居住在秦国时,他的儿子杀了人。
秦惠王出于对腹?的敬重,特意告知腹?,念其年事已高且只有这一个儿子,已下令赦免其子的死罪。
然而,腹?却拒绝了秦惠王的好意。他秉持墨家“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的根本主张,认为这一原则是墨家得以在天下立名的关键,也是取信于众人的基石。
即使秦王有心网开一面,他也不能违背墨家的规矩。最终,腹?没有因亲情和秦王的恩赦而徇私,坚持按照墨家的法令处死了自己的儿子。
腹?的这一行为充分展现了墨家的公正无私与对自身理念的执着践行。在个人私情与学派大义、国家法令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维护大义和法令的尊严。
这一事件也反映出墨家严谨的组织纪律性和高尚的道德准则,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影响,也让后世对墨家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尽管秦朝时期墨家整体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但腹?这样的墨家子弟坚守信念的举动,为墨家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励着后人对公正、法治和道德原则的不懈追求。
:()历史盘点:始皇陛下赢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