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立即起兵叛乱,先下手为强。
这个办法最直接,以攻为守,效果也是最好。
尤其是,大楚国几乎将全国的兵力都投入到北境之战了,江城的兵力也是比较空虚。
一旦成功了,大楚国就会易主。
但杨松也明白,大楚国易主的后果会是什么。
极有可能,提前结束北境之战,大楚国亡国。
可是,亡国不会亡人,杨松和沐雪华的性命能够保住。
至少吧,杨枫或许会杀了杨松,但沐雪华能够活下来。
再往好处想一些,杨枫或许会饶过杨松一命。
当然,既然是叛乱,也是有可能会失败的。
所以,两种办法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
该如何权衡,该如何选择,着实让杨松有些头疼。
简易程度,第一种办法更大一些,主动性也更在杨松手中一些。
因为只要杨松和沐雪华配合好,再甩开追兵,逃到燕州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第二种办法,难度自然就大多了。
毕竟,起兵谋反,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大楚国的东宫卫率,标配是一万人。
但是,大楚国的太子,目前只过两人,一个是杨钦,一个是杨松。
杨钦当太子的时候,东宫卫率就是满格的一万人马。
可等到杨松当太子的时候,杨钦就把东宫卫率的编制给降低了,减少了七千人,只留下三千。
理由嘛,是杨钦给的。
杨钦说他当太子的时候,一万东宫卫率实在是太浪费了,三千人足够能保护太子的安危。
杨松明白,这是杨钦对他的猜忌,自然就不能提出任何反对的意见。
如今,杨松有心起兵谋反,才感觉到,一万变三千,确实有些捉襟见肘啊。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东宫卫率的将领,甚至于士兵之中,有哪些是杨钦的耳目,杨松还没能完全找出来。
起兵,风险就大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