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 > 110120(第22页)

110120(第22页)

折继世与戚风言见状,忙要求一起参加。

毕竟那些抬来的火炮,整个军营里,如今也就他们自己会用。

毕昇先生曾亲口嘱咐过,说这东西是在童山长的设想中,强行赶出来的,许多原材料尚且找不到,只能用代替的,先做出个半成品出来,因此不少功能都未完善,危险系数更是极高。

若是不懂行的人操作,便十分容易炸膛。

且命中的准确度也会大幅度降低。

别搞不好最后城门没炸下来,反倒用的人先受了伤。

见他们一个个年轻气盛,执拗倔强,柏弓良无法,也只得暂时同意。

但同时也警告了他们不准随意行动,一切要听从指挥。

四人皆乖乖的同意。

在童启受伤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对华夏书院的认知,都只是一个“很会教应试科举”的书院罢了。

充其量也就老师质量高一些,学生背景深一些,山长有名一些罢了。

可随着大军前压,【童启重伤】的消息传回中原。

谢家、西夏、皇城司、伊川县、京都城内……顿时震动一片。

大家这才恍然发现,不知何时,华夏书院的影响力,竟已经达到了相当惊人的程度。

环县内,郭胜开联合西夏王室,率先对此事发表了声明。

他连着写了好几篇檄文,怒骂耶律隆绪的言而无信、凶残暴虐,不仅对其绑架西夏小王子的所作所为感到震惊,更对其造谣童启叛国投敌的言论与行为进行了极其详细的披露与谴责!

其中以《斥辽主无道诏》更是作为经典中的经典,成功留存后续教科书必背课文之一。

文中,他将耶律隆绪描绘成为达目的,什么都能做出的无耻小人,更对其继位不正,二十多岁仍旧屈居于母后阴影之下,难以亲政而感到可笑,形容其是“没有断奶的巨婴”,理应早些退位让贤,让萧太后以女帝之姿,登基治国才对。

那辞藻之华丽,情绪之饱满,引起无数文人大儒的欣赏与赞叹。

更带领着不少环县、西夏的百姓们,义愤填膺,愤怒不已!

华夏书院的学生们很快也随之躁动,沸腾起来,纷纷上书静坐,要求朝廷给个说法,严惩耶律隆绪,并撤回和谈的命令!

他们好端端的山长,连累都舍不得累着,这怎么去了一趟边疆,就重伤了?

我们可是文臣啊!

不是当成武将那么用的!

既然知道有可能和谈难以成功,那为什么还逼着去谈?

这不是虐待文人吗?

京都府、蓟州城、涿州城、瀛州城很快响应,连带着江南不少士子都站在了童启这一边,被辽国的态度所深深激怒。

他们此时此刻,战线空前的统一起来,皆想的是,打!

不愿和谈是吧?

那就打!打到对方彻底认输,愿意心甘情愿跪着赔礼道歉才行!

妈蛋,好声好气说话不听,非得让他们撕破脸了去说,简直就是个贱骨头嘛!

凭什么他们说停火就停火?

人犯我一尺,我就应该犯对方一丈!

侵略是吧?攻城是吧?屠杀老百姓是吧?我们为什么不能反过去也这么对他们呢?

“拿下上京,活捉萧太后!”

“拿下上京,活捉萧太后!”

不知道谁先提出的这个口号,很快的,这句话便随之风靡起来,逼迫的各方知府、县令不得不连番上书,禀告此事。

开封府内。

老皇帝正在徐常侍的帮助下,翻看着吴韧哭诉的折子,其中深情满满,声泪具下的阐述着自己远在广州偏僻之地,没办法代替师长受罪,辜负皇恩、师恩的内疚,更对朝廷与辽国的和谈决定而感到怀疑与不安。

其信中再三询问道,“此事真的是圣上的决定吗?如此保守克制,明明大胜却要上赶着与对方言和,难道不是将开疆拓土的功劳拱手相让吗?臣十分怀疑这乃是小人忌惮明君所行的挑拨之言,还请圣上千万擦亮眼睛,莫要被欺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