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水浒凌云志 > 第四十六章 四大军门(第2页)

第四十六章 四大军门(第2页)

王伦耳听朱武等人的谈论,心中却想这老种相公虽然是治军有方,战功标榜,但行事手段却太过狠辣,这种家军马背上的首级袋中,只怕不只是西夏士兵的人头,恐怕也有西夏无辜百姓的。

现时种家军虽然战败了西夏,但如此劫掠西夏百姓,必然会使两国关系日渐恶化,将来北边战事一起,这西夏必定要趁火打劫,到那时遭殃的还是大宋的百姓啊!

此时种家大军的前军已经进城,中军也已到城边,走得近了,已能看清一众将校的容貌,被众多将校簇拥而行的老种相公精神矍铄,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却毫无老态,腰背挺得笔直,策马缓缓进城。

王伦看这种家军的军容风貌,心中也不由大是赞叹,都说大宋西军有四大军门,但其中却以种家为首,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

原来这大宋西军自来便有四大军门之说,也就是西军中的四大家族,除了种家之外,另外三家分别便是山西姚家,汉中折家以及天波杨家。

姚家本乃是山西大同的望族,世代军门,家族累代为大宋供卫山西,姚家现任族长姚古,大宋西军的三大巨头之一,官至山西节度使,其子姚平仲,也是有宋一代名将,父子二人共同镇守三晋大地,北拒大辽。

汉中折家在大宋西军四大军门之中,其从军历史却是最为久远,折家先祖在大唐初年之时便为军官,至今历经五百余年,数十代人,仍然屹立不倒。

折家本来也是出自山西,历代世居府州,宋时朝廷为减轻西顾之忧,便特许折家爵位由折家父子兄弟世袭相传,后来吐蕃诸部袭扰大宋西陲,宋廷要加强西部防御,折家便听调凭宣,迁至了汉中,现任族长折可求,官至川汉节度使,经略川蜀汉中,西抗吐蕃诸部。

而这四大军门之中要论声名最响,传奇最多的却当属天波杨家,后世为天下人所熟知的杨家将故事便也出自于此。

在评书演义乃至后世的影视剧中,便多有杨家将的故事流传,世人可谓是耳熟能详,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杨家的故事可以说比演义中更加来得精彩。

杨家本为北汉重臣,后来北汉为大宋所灭,杨家便归降了大宋,杨家归宋之后,其家族也是历代从军,自五侯令公杨业起,至少将军杨文广,杨家可算是为大宋立下无数战功,杨家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之人更是不计其数。

然而杨家在四大军门之中虽然名声最响,战功最高,但却也是没落最快的一支,现如今杨家就只剩下一个杨志。

这杨志本也是想要励精图志,重振杨家雄风,虽然兵法武艺皆是上上之选,但官运多难,好不容易当上殿前制使,却又在押运花石纲时翻了船,以致丢官罢爵。

而且据说后来杨志畏罪外逃,不敢回京,却也因此连累了杨家,杨家被抄灭家产,削去爵位,杨志的父亲杨历一气之下郁病而亡,幼弟杨再兴也离家出走,不知流落何方。

现如今这余下的三大军门倒是同气连枝,三家所布的防线交叉相连,遍布整个大宋西部地区,共同镇守大宋的西域边疆。

王伦心中想起大宋西军四大军门故事,也对杨家的没落甚是感叹。

而此时老种相公的亲军马队已从王伦面前走过,王伦凝目向马队之中望去,却见老种相公身旁有一中年军官手持长枪,紧随老种相公左右。

这军官顶盔贯甲,身雄状猛,王伦一眼便即认出,此人正是自己的四叔王进,王伦见四叔王进虽然已是人到中年,容颜渐老,但却仍是自己少时所见的模样。

王伦心中激动,但也知此时不是相认的时机,便只能以目注视王进。

王进骑于马上正在缓缓进城,忽然似有所感,便侧目向王伦处望来,初时微微有些错愕,接着便是眼睛一亮,显然已是认出了王伦。

王进离家从军之时,王伦还只是十几岁的少年,如今十多年过去,王伦已经是三十岁的成年人了,但在王进眼中,此时的王伦依稀还是小时候的样子,再者王伦的相貌与其父王阔达有着七分相像,王阔达乃是王进的长兄,王进又怎会认不出来?

王进目视王伦,向王伦点头示意,王伦见四叔认出了自己,心中激动,立即双膝跪地,向着王进叩下头去,王进却已经护着老种相公缓缓进城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