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也是陆晨最后一次带他们体察民情。
酒足饭饱后,陆晨环视着一众熟悉的面孔,莫名在心底松了口气。
“今天这场酒宴,就当是为师给你们践行的践行酒吧。”
听到这话,众人顿时一惊。
陆晨身旁的柴红玉则是猛地皱起眉头,不知道突然想到了什么,面色微微一紧。
方玉赶忙站了起来,而后朝陆晨躬身道:“恩师何出此言?”
陆晨靠在椅背上,慢悠悠地道:“该教你们的,为师都已经教给你们了,为师所书《国政论》《安民策》等,尔等也已习得其中精髓。”
“既然为师已经没什么好教你们的了,你们自然要去该去的地方,发挥你们该发挥的作用,把为师传授给你们的学问发扬光大,也不枉我们师徒一场。“
闻言,众人顿时了然,但即便如此,方玉等人脸上依旧流露出不舍的神色。
这三个多月,是他们这辈子过得最充实的日子。
陆晨每天给他们讲道,谆谆教导他们各种治国理政的学问,身体力行地带他们走访各地,以鲁阳周围各州府的情况为例子,教导他们如何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方略。
是重点发展商业,还是促进手工业发展,亦或者侧重于种植养殖业,如何带动地方经济,如何安定民生,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作用,如何选定交通要道倾注资源
事无巨细,全都教导清楚。
硬生生把他那令人惊叹的学识掰开揉碎,喂到他们脑子里,让他们犹如醍醐灌顶,以前施政时许多想不明白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部迎刃而解,思路豁然开朗。
收获极大。
就连许久未曾松动的修为,也在不断悟道中飞速提升。
虽然没有人突破到归一境,但洞虚强者却多了好几个。
只可惜师尊还是跟以前一样,传道授业时,别人修为狂涨,而他却还在原地踏步,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本就生而知之、学究天人的原因。
如今陆晨突然说马上就要分开了,方玉他们如何舍得?
但再怎么不舍,他们也不敢反对陆晨的决定。
既然陆晨说了,让他们去他们该去的地方,把济世之道发扬光大,他们就得照办,这也是他们回报陆晨最好的方式。
想到这里,方玉顿时哽咽道:“师尊,我听您的,”
其他人也纷纷开口,表示听从陆晨的吩咐。
陆晨一脸欣慰地点了点头。
“好,都是为师的好徒儿。”
明明年纪不大,看上去还略显稚嫩,却用如此老气横秋的说话方式,但在场的所有人却不觉得有任何怪异之处,只有对马上离开师尊身边的不舍。
“师尊。”
方玉端起酒杯,朝陆晨示意了一下,然后说道:
“徒儿敬您一杯,感谢您当初在禹州时不嫌我们这些武人粗鄙,真心相待,也感谢您耐心教导我们济世之道,让我们有了如今的成就。”
“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泉涌相报,徒儿定会铭记师恩,无论将来能否功成名就,大道归一,都会竭尽所能,将师尊的济世之道发扬光大,流传万世!”
唐妩也站了起来,举起酒杯:“师尊,徒儿也敬您一杯,愿师尊福运绵长、鹏程万里,助陛下开创万古未有之盛世!”
两人开了个头,其他人纷纷站起来,朝陆晨举杯示意,口中述说着自己对陆晨的感激和祝愿,或者言明自己的志向。
看到这一幕,陆晨的眼眶微微湿润,心里有些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