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三寸不烂之舌的人,说的本就是实事,当然更具有说服力。
…
“天啦!一升小麦!
咱家过年都没吃上过一升小麦,那岂不是神仙般的日子。”
“你家过年还能见到小麦,我家是交完赋税,剩下的只有小半箩瘪壳小麦。
就那样还不敢拿来吃,要磨成面去换粗粮。”
“去!”
“公子,我家也想去!”
老掌柜一听,连自家的客栈也不想要了,忙表明心意。
他家一共有八口人,按贵夫人说的一人两亩地一亩田,那分下来不得二十四亩。
这个帐他还是会算的,想想都让他流一地的口水,那是他开一辈子客栈都没能挣下的田地。
有那么多田地可种,谁还开什么客栈啊!
再让小儿子去吃官粮,岂不是靠山有了,地也有了,想想那日子就美得不行。
紫玉见煽风得差不多了,便悄咪咪地道。
“去可以,但你们不能走漏风声,免得被刚才的胖子知道了。
谁也走不了,到时可别说我不帮你们。”
“懂懂懂!”
“贵夫人,何时启程,我们好回去做准备。”头脑清醒的老村长问出最关键的话来。
“两日后凌晨,尽量轻装出行。
别什么坛啊罐的都带上,带上衣物、粮食和农具防身就够了。
还有一点儿,别叫我夫人,路上不方便。”
“好,我们现在就回去准备!”
一众人现下是吃肉汤的心思都没了,一大家子要搬迁可是大事儿,并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谁家还没个三亲六戚,可说周围几个村子都是沾亲带故,这一走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去吧去吧!我们夫妻正好顺路捎你们一程。”紫玉大方地挥手。
那样子像极了行善的大善人,却不知这正是她的算计。
紫玉原计划是带一批俘虏回去,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又容易惊动官府。
加上山寨的那批苦力,太让她失望,便歇了原有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