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言摇头:“不是,我没有用rn3模型,那个模型框架不好用。我刚刚重新写了一个,挖数据只需要十分钟。”
而因为这个模型昨晚已经搭了一遍,祈言只是将记下来的东西重新输入一次而已,所以速度比昨晚快了些,到完成模型建造时,才用了六分钟。
教室里安安静静。
开始还有人小声说笑,慢慢的,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看着祈言井然有序地操作个人终端,将数据包传了过去。
导入。
开始运行。
十分钟后,数据挖掘结束。
最终结果显示在了屏幕上。
傅教授还在回想祈言刚刚建模时用上的架构:“你基础框架用的是pvc逻辑构造法?”
祈言摇头:“不是,pvc逻辑构造法虽然适用性广泛,但对设备要求很高,用了的话,这台,”他指指面前的小型光计算机,“会烧坏。”
“所以你做了修改?”
“对,修改后,基础框架更简洁,运行时占用率也会小很多。”祈言想了想,又接了句,“只用来挖数据,完全够用。”
言下之意是,挖数据已经够用,如果用在别的地方,可以再进行相应的修改。
傅教授眼神复杂地看着祈言。
虽然听祈言说得很容易,可实际上,不管是放弃rn3模型,自己重新写一个。还是用改良版pvc逻辑构造法为基础,做出新的处理模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容易,为什么从rn3模型面世至今,都没有能够超越并取代它的工具?
可是,就在这里,就在这台小型光计算机上,他亲眼看见了。
完成这个新模型的人,甚至不知道这个模型具有怎样的意义。
他问:“你怎么想到放弃rn3模型,重新架构一个模型的?”
祈言想了想,认真回答:“昨天在图书馆看完书回家,太晚了,我困了。”,!
言在众人各异的视线中回答:“我昨晚没有去机房。”嗓音平淡。
洛朗讥笑不已:“被抓住破绽,马上就自己承认了?机房都没进的人,怎么提交的答案?”
祈言有些不喜欢洛朗咄咄逼人的语气:“我不用去机房,我家里有一台光计算机。”
“你家里有?”问出这个问题的是傅教授。
他在图兰任教多年,个别学生,如果父母从事科研工作,家里确实会配置大型光计算机。或者经济非常宽裕,不想在机房跟别的人挤,也有买一台光计算机放家里的可能。
他看向洛朗,“洛朗同学,祈言同学说他用家里的光计算机挖数据,没什么问题。”
洛朗却迅速抓住了另一个破绽:“可是,昨晚我离开设备楼时,是十二点零九分,那时,我还在设备楼楼下看到了祈言。监控录像可以作证,我肯定没有看错,是祈言本人。
假定,祈言一个小时后回到家,那请问,祈言同学,你是怎么在不到五十分的时间里,挖完数据,并提交最终结果的?”
这一瞬间。不少人看祈言的眼神都变了。
洛朗升级的rn3模型,应该是模型框架所能达到的最优,这样的情况下,尚且用了好几个小时才挖完数据。
不到五十分钟,怎么可能?
洛朗旁边的人声音不高不低,却刚好让所有人都听见:“一点五十一分这个时间也很奇特。第三个提交的应该是我,我是两点半交的答案。这么一看,祈言的答案,难道是偷的洛朗你的?特意等在设备楼下面,等你走了,就悄悄去机房里,找到你挖的数据,再把窃取的答案交给傅教授?计划得还挺不错。”
洛朗却大义凛然:“是不是偷的我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留在图兰?能力达不到的事情,承认自己无能很难?”
他又转向傅教授,“教授,您认为我说的对吗?”
傅教授却没有很快回答,而是看向祈言,想看他会给出什么解释。
祈言没有理会洛朗和他旁边那个人,只是看向傅教授:“rn3模型升级到最优,挖数据还是太慢了。我重新架构了一个模型,昨天那个数据包的数据容量,挖掘只需要十分钟。”
洛朗毫不掩饰地嗤笑出声:“十分钟?祈言,你对数据包的数据量到底有没有概念?临到这时候了,还不肯承认?”
他话里满是蔑意,“不愧是连一年级的书都没翻过的人,编故事都不会编。”
傅教授正在打量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