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各州府,兴建一批新的场所。”
“就叫……‘文明广场’、‘格物图书馆’、‘英烈纪念馆’。”
“这些地方,必须选址开阔,建筑敞亮。”
苏尘慢条斯理地说道。
“然后,颁布铁律。”
“第一:在这些新场所内,任何人,无论官民,皆受东宫庇护!胆敢在内随意抓人、滋事者,以藐视东宫论处,严惩不贷!”
“第二:这些场所,严禁搞任何形式的祭祀活动!严禁进行任何儒家经义的宣讲!违者,同样严惩!”
朱允熥的眼睛骤然亮起!
妙啊!
这简直是绝妙的反制!
燕王用“名教”制造恐怖区域,先生这是反过来打造“安全区”、“庇护所”!
而且直接禁止儒家活动,这是赤裸裸地打脸!
对方营造恐怖,我提供庇护。
对方宣扬旧礼,我推广新风。
时间一长,人心向背,不言自明!
“先生高见!”朱允熥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孙儿明白了!”
他当即起身,雷厉风行。
“孙儿这就回宫,立刻拟旨,颁行天下!”
很快,一道以东宫名义发布的《新设场馆章程》迅速传遍大明。
各地衙门,尤其是那些心向东宫或保持中立的官员,立刻开始执行。
一座座风格迥异于传统建筑的广场、图书馆、纪念馆,开始在各州府规划、兴建。
而那两条明确的禁令,更是如同两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李善长和燕王朱棣的脸上!
大明的天空下,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片区域。
一片是燕王治下江北,以及李善长势力影响的区域,那里,“名教”虎威森森,祭祀不断,气氛压抑,道路以目。
另一片,则是东宫政令推行之地,尤其是江南,“经世大赏”如火如荼,“文明广场”人头攒动,虽有暗流,却生机勃勃。
双方的对峙,进入了白热化。
时间,是最好的裁判。
仅仅一年过去。
形势便已悄然逆转。
“经世大赏”的巨额奖金,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无数家庭的命运。
那些新奇的“文明广场”、“格物图书馆”,成了百姓们趋之若鹜的去处,里面不仅安全,更有各种新奇的见闻和实用的知识。
相比之下,李善长等人搞的“旌节祭祀”,虽然声势浩大,却渐渐流于形式,除了增加地方负担,并未带来实际好处。
而燕王在江北推行的“护持名教令”,更是因为手段酷烈,激起了广泛的民怨。
儒家,因为李善长和燕王党羽这番近乎疯狂的暴力行径,名声受到了极大的玷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