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君寿梦,他对外界几乎什么都不了解就敢称王。这样的人归纳起来就是无知无畏。对于一个无知无畏的人,他会做什么很难进行猜测。只不过,面对无知无畏的那种人,往他的行为会非常大胆去猜,总归是大差不离的。联军来到“湛板”这个区域,无视了城头楚人的围观,晋人开始修筑会盟台。“这个‘湛板’是哪个家族的封地?”楼令是真的不知道。中行偃答道:“是成氏的封地。”成氏啊?那不就是斗氏嘛。曾经的斗氏无比强大,后面被设计得分裂,斗氏因为反叛遭受重创,成氏并未受到牵连。目前的成氏在楚国算不上顶尖大家族,他们甚至显得有些胆小怕事。可能是因为这一点,联军新的会盟地点才会选择在“湛板”附近吧。在决定下来之前,楼令对“湛板”的了解比较有限,很难提出什么意见。等了解到“湛板”的位置以及地形,一下子让楼令认定不是个什么好地方。只不过,木已成舟之下,楼令清楚且知道,自己要是提议更改会盟地点,其他人可能答应并执行,一个个内心里则会埋怨没事找事。“已经派人去‘郢’拜谒楚君,只等楚国庙堂做出回应了。”中行偃认为逼迫到这一种份上,楚国怎么都该当面回应。楼令说道:“一路过来,没有楚军前来拦截,亦没有楚人私自拦截,情况显得很是不对劲。”晋军已经不是第一次进入楚国境内,之前入境遭遇到楚人很激烈的反抗,好多楚人甚至自发性地展开对晋军的袭扰。这一次入境,没有楚军拦截本身就不对劲,以往那些悍不畏死的楚人到哪去了?“是比较不对劲。”中行偃觉得总不至于是敢打敢拼的楚人都病死了吧。楼令内心里有所猜测,可能是楚国先君薨逝和新君继位,给楚国带来了新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楚君招继位后想要对晋国求和。要知道楚共王在位期间,哪怕是一再遭遇惨败,楚国每一次惨败没有多久,很快恢复对外的强硬。根据楚国出现的新变化,分明就是可以历经失败,无法接受首脑的软弱。“如果楚国出兵来战?这一代的楚国庙堂,无法对我们产生实际威胁了。”楼令说道。中行偃一开始不是那么明白,想了好一会才搞清楚。做人要能伸能屈。一个国家更不能光是头铁。在国家的层次上,打不过认怂没有什么丢脸的地方,忍辱负重进行发展便是。等积累了足够的实力再洗刷耻辱。国家领导层要是聪明,不止要学会韬光养晦,自认有实力之后也该静待时机,不是自认为有实力非要急不可耐找对手正面硬刚。那就是蓄势的一个过程,哪天奠定了新的地位,后面肯定就不能那么干了。说到底,历来只有能伸能屈的挑战方,没有动辄软弱的霸主。霸主要是软弱?只要有一次,金身立马就破掉,暗中窥视的那些国家会从蠢蠢欲动的状态,转变为正面发起挑战。楚共王领导的楚国,明知很难正面击败晋国,一次又一次进行尝试。他们纯粹就是知道明知不可为也要为之的道理,一次的软弱可能致使真正沉沦。当然也不能说楚君招求和就是软弱,他只是认知到楚国已经失去跟晋国刚正面的实力,认为需要执行其它的策略。楼令能够理解楚君招的想法,只是看出楚君招捉襟见肘的状态。楚君招寻求与晋国停战,开出了晋国不可能答应的条件。这样一搞,晋国对楚君招寻求和平的方式无法接受,楚国内部又因为楚君招寻求和平而排斥,搞得楚君招变成里外不是人了。“我觉得楚国的内乱会变得更激烈。”楼令讲出自己的判断。中行偃点头说道:“是的,楚新君过于软弱,有得是楚国封君容不下。”“我倒是开始认为有必要让楚君招坐稳君位了。”楼令说道。中行偃露出诧异的表情。从目前来看,楚君招是一个有想法却不知道该怎么实施的人。这样的人属于是志大才疏的那一类。唯一需要担心的事情是,楚君招找到合拍的谋臣以及执行力很强的权臣,三方合作有可能终止楚国的内乱,进入到韬光养晦的阶段。楼令知道楚国有很多能力不错的人,那些人就是各大家族的家主。正因为那些能力不错的人管理着一个庞大的家族,恰恰让楚国陷入了内乱。直接点说就是,野心家实在太多了。晋国这边实力最强的便是卿位家族,只是晋国的卿位家族因为名不正言不顺的关系,顶多就是架空晋君,无法谋取获得君位。这种状态的晋国,要么是国君与卿大夫斗,不然就是卿位家族内斗,哪怕要瓜分晋国都不敢动在位之君。现阶段,晋国的卿位家族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楼令才能进行调和。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真要是进入敌对阶段?楼令能够做的就是选边站,随后展开殊死较量了。为了避免摆开阵势的敌对,楼令有计划地透露自己的目标,暂时不清楚其他卿大夫听进去多少,有没有感到心动。“是啊,是该让楚君招坐稳君位。”中行偃思考了一小会,明白了楼令的意思:“前提是楚君招去掉王号。”中行偃已经知道楼令有让晋国公室取代周王室的计划,秉承的是支持但又怀疑的态度。所谓中行偃的怀疑,包括楼令是不是打着那样的幌子,想完成其它目的;麻痹范氏和荀氏,直至两个家族最后无力抵抗郤氏与楼氏;天下诸侯发现晋国公室想要取代周王室,到底愿不愿意臣服。其他卿大夫,他们跟中行偃大概是相同的心态吧。楼令并不着急。很多人是等着时势造英雄。楼令要做的是创造时势的那个人。看目前的态势,一切正在往楼令希望的方向发展。“君上很喜欢举行会盟。”楼令尽量让自己的笑容看上去不是笑得那么阴险:“多举行会盟就行了。”在今年,晋国在“商丘”已经举行了一次会盟,转场到了“湛板”这个地方。一年举行两次会盟,其实是显得很浪费。每一次举行会盟,得到召唤的诸侯就要放下手头的事情,该有的排场总要维持住。不止是行政被迫暂停,连带耗费的资源也不少。要是每一年都举行一次会盟,等于是打断列国的发展,并且是在消耗他们的国力。“君上说过,要效仿齐桓公。”中行偃听过这个传言。齐桓公用“九合诸侯”确认了天下霸主的地位,只是当时的会盟并不是瞎折腾,诸侯组成联军抗击狄人、戎人、夷人的入侵和渗透。管夷吾就是那位趁着时势,成功推动齐桓公应了时势的英雄。当时的时势就是,诸侯要是再不团结起来对抗异族,中原人就要被发左衽了。如果楚国仍旧强势,晋国一再召开会盟,能够用保卫周王朝的名义。现实是,晋国召开会盟已经不让周王室参加,楚国也没有了继续保持强势的实力,召开会盟就是单纯在折腾一众诸侯了。这不是楼令和中行偃成为搭档了吗?两个人日常很难避免见面,见上面总不能各自沉默,总要找一个话题来聊天。从联军抵达“湛板”又开始修筑会盟台开始算,过去七天才有楚国的使团抵达。这一次来的使者不再是伯州犁,变成子庚。子庚是楚国当前的令尹。随行的人之中还有公子罢这位楚国右尹。令尹和右尹一块过来,规格方面可以说是很高。晋国这边面对楚国派出高规格的使团,不得不进行慎重的对待。出面前去迎接的人是郤至这位外交部长,将楚国使团接入营地之后,一众卿大夫全部出席欢迎的宴会。楼令等互相寒暄完,问道:“不知道贵国先君下地宫了吗?”这样问礼貌吗?反正没有什么失礼的地方。中原列国对薨逝诸侯的下葬讲究周礼,只有陵墓而没有地宫一说。楚国不一样,他们称王之后是奔着周王室的规则而去,君主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修建地宫了。所谓的地宫,理解为地下建筑群即可。侍死如侍生的年代,可不止权贵活着的时候各种讲究,更讲究死后的一应安排。好些国家还保持人殉,为的就是让陪葬的人继续服侍自己。一应的陪葬物,他们也坚信死亡之后用得上。楚共王的薨逝比较突然,地宫还没有真正完成。“并未。”子庚给出正面答案。“这样啊……”楼令从那个答案可以知道很多,说道:“我们并非不愿止戈,只是贵国之君所提的条件,相当不符合实际。”其他卿大夫用点头的行动表示附和。子庚知道熊招继位之前派人到晋国求和的事情,只是不知道提出了哪一些条件。讲实话,子庚很想问一问,努力控制没有问出来。他们这一次过来并不是继续商议和平的条件。公子罢皱眉说道:“我们这一次过来,不是为了向贵国求和。”楚国那边是发生了什么新动静吗?子庚接过话题,说道:“我们是来向贵国宣战的。”有卿大夫控制不住,发出“啊?”的一声。能够让晋国的卿大夫这样,足够说明让人有多么意外了。作为外交部长的郤至站起来,很直接地说道:“我们一直是在交战状态。”“没错。”子庚并不否认:“这跟我们再次向贵方宣战,不存在矛盾。”反应快的卿大夫已经明白过来。子庚和公子罢作为正副使,他们是来向晋国展露楚国的不屈,理解为叫嚣要跟晋国拼了就行。“话说完了?”郤锜脸上有笑意,不长笑的人,笑起来有些恐怖,说道:“那你们可以回去了。”,!刚正面啊?郤锜简直是太喜欢了。子庚和公子罢对视了一眼,还真就一块站起来,不发一言直接离开。“他们这就走了?”士匄满脸懵逼。中行偃严肃地说道:“不出意外,楚国最后的一批精锐已经在北上。”“打就是了。”郤锜还是喜欢正面刚。郤至问道:“那会盟的事情,是不是应该暂停?”众人一致看向楼令。楚国还有精锐部队吗?之前的几战,楚国各封君并没有带上全部的部曲,并且属于楚君直管的“左右广”损失不是太大。所以,楚国当然还有精锐。楼令一直在收集楚国的情报,清楚楚国当前的颓势是人心散掉,并不是没有可战之兵。“照常进行吧?”楼令说得不是那么确定。主要是楚国的这一波动作有点反常。楚君招谋求和平,对吧?一国之君想要和平,结果令尹和右尹又代表过来慎重其事的宣战,一定是楚国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应该搞清楚一件事情,楚君招有没有遭遇弑君,亦或被软禁,还是失去了君位。”楼令说道。楚国又不是小日子,整那一套国主与战时内阁各玩各的把戏给谁看呢?“楚国这么强硬,他们是不过日子了?”士匄现在才有点回过神来。智罃说道:“对楚国,很难以常理来看待。”晋人也很头铁,该怂的时候,高层却是怂得起来。不是这样的话,曾经的晋国也不会忍受冷嘲热讽,一心一意盯着赤狄和长狄狠揍,该是转头南下继续跟楚国拼命。“能预判有多少楚军北上吗?”士匄问道。楼令知道是在问自己,说道:“我们合起来将近十八万大军,哪怕排除应邀而来的诸侯之军,数量还有十五万。”“这十五万……,我私以为能打硬仗的不超过六万,楚国君臣也大概能判断出来。”楼令补充说道。智罃说道:“楚国权贵很喜欢凑人头,他们无法拉蛮人凑数,农夫几次损失极大。这一次应该凑不出多少人头,恐怕会是部曲尽出。”晋国高层需要担心吗?要说完全不担心,会显得极其没心没肺。只不过,他们还是对取胜有绝对的信心。“我猜测,北上的楚军应该是十万左右。只不过,如下军将所言,里面应该是部曲占了多数。”楼令说道。中行偃与士匄对视了一眼,再一致看向郤锜。得出那样的猜测,晋国要不要从国内调动精锐南下?毕竟,中小家族的私军,战斗力真心比不上卿位家族的部队,要是这一次翻车的话,局势瞬间逆转不至于,可是楚国又要恢复与晋国争霸的信心了。郤锜看到中行偃和士匄在看自己,没有领会到底是什么意思,直接问道:“你们看我做什么?”这样中行偃和士匄怎么说?一些事情说出来就要承担责任,士匄或是中行偃可不想当背锅侠。结果是中行偃和士匄转为看向楼令,释放相同的意思。楼令倒是看懂了两人的意思,想了想当作看不懂。要不要增兵这件事情,楚军都已经北上,再从国内调兵,来也是开打之后了。因为无法赶在开战之前抵达,所以调不调兵变成可急可缓的选项。完全可以开打看看,根据战局的态势,来做相关的决定。“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搞清楚楚君招的现状。”楼令认为这点很重要。刚过来的晋君周听到楼令那一句话,瞪大眼睛说道:“要打一场解救楚君的战争?”能够这样就太好了。总之,晋国需要搞明白楚国庙堂发生了什么事情。当然了,在搞明白楚国庙堂发生什么事情之前,晋国可以按照原定计划行事。楚国要孤注一掷,对吧?晋国不是玩不起。并且,晋国可是拉上了一帮小弟,新的战役打得越激烈越好。继续消耗列国这种事情,有机会肯定是要做的。“吴君到哪了?”郤锜问道。楼令答道:“最后的消息是已经进入陈国。”郤锜说道:“命令吴君率军直接南下入侵楚国?”命令???郤锜是不是忘记吴国并非晋国的盟友了?“可以诱导。”楼令说道。吴国是不是晋国的小弟不重要。重要的事情是吴国君臣发现有可乘之机,他们会比谁都积极。偷袭啊?吴国君臣最爱干了。楚国有极大的可能性调动剩余的精锐到“湛板”跟晋军死磕,其它地方可不就变得空虚了吗?吴国君臣要是知道楚国的精锐尽数北上,他们必然不肯放过入侵楚国的机会。“不让吴国君臣先过来参加会盟吗?”晋君周认为做事的步骤错了。郤锜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嫌弃,说道:“迟早要讨伐吴国。”晋君周表情有点难绷。自从郤锜担任中军将,晋国变成了一个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国家。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事实也是那样,郤锜担任中军将之后,晋国几乎每一个年头都在对外作战,到今年面对窘境都咬牙出兵南下。其实,楚国也是一个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国家,表现得比晋国还要头铁。有子庚和公子罢特地过来再次宣战,看着就是楚国一众封君失去了理智,不是比晋国头铁又是什么。“或许可以邀请吴君寿梦过来。”楼令不等郤锜出声,继续往下说道:“吴君寿梦前来参与会盟,吴军南下入侵楚国。”这样啊?郤锜不需要知道楼令想怎么办到,只需要楼令接下任务,立刻没有意见了。“君上,臣请求巫臣的协助。”楼令主动担任这个任务。申巫臣回国之后,变成了晋君周近臣的角色。这是申巫臣定位比较尴尬的原因之一,一旦不再负责跟吴国进行邦交,他就变得无所事事了。有事做的楼令并没有耽搁,回到自己的军帐等着接见申巫臣。“巫臣大夫熟知吴国君臣,有一事需要劳烦。”楼令见到申巫臣,很直接地开门见山。申巫臣有的只有困惑。晋国高层决意不再扶持吴国,导致申氏对晋国最大的作用丢失。申巫臣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搞得自己又要去吴国那边完成任务。当然了,有任务对申巫臣很重要!不是每一个人都:()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