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千千小说网>重生2014:大国科技之巅 > 第1215章 超光速航行与如何剎车求(第2页)

第1215章 超光速航行与如何剎车求(第2页)

如果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引力是宇宙中所有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其本质是质量对时空的弯曲效应。

而如果是按照他的虚空场论,引力来源於源於粒子在虚空场破缺时所產生的能量波动。

眾所周知,真空不空。

即便是那些我们看上去空无一物的地方,也不断的存在和持续量子涨落和虚粒子对,构成动態的能量场。

这是量子力学中的核心概念。

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表明,能量在极短时间內允许起伏,导致虚粒子对(如正负电子对)不断產生和湮灭。这种涨落使得真空具有零点能,即量子系统的最低能量状態。

而虚空场论中涉及到超光速航行技术中的『引力真空』地带指的是大质量的希尔球半径。

即引力能够在此范围內能有效控制天体运动,防止被其他恆星夺走的区域。

比如太阳的希尔球半径约1光年,这一范围標誌著太阳引力在银河系中相对於邻近恆星的主导区域。

如果是单纯的引力能够影响的范围,太阳的引力影响范围早已经超过四十五亿光年了。

毕竟理论上来说引力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只受引力传播速度限制。

一开始的时候,徐川想要研究的是如何突破希尔球半径距离,通过两颗恆星之间的引力势差来完成『恆星跳跃』。

即可以在两个星系间实现超光速航行。

但后面他確认通过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理论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因为飞船一旦超出『出发点』星体的希尔球半径,就会受到希尔球半径之外宇宙中其他天体的引力影响。

这会导致飞船的路径不稳定性与跌落宏观性的隧穿效应。

在確认了这一点后,他直接放弃了恆星跳跃技术的研究,转而將精力集中到了如何『固定』超光速航行技术的出口上。

看过虚空场论的人都很清楚,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理论只提供了超光速航行技术的起点。

即一颗大质量天体的附近区域。

但它的出口却是不固定的,利用这项技术航行会让飞船最终隨即出现这颗大质量天体的希尔球半径內。

这对於利用它的文明来说很显然是必然要解决的难题,否则这项技术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一开始徐川想的便是將两颗恆星『连接』起来,既可以解决超光速航行技术出口不固定的缺点,又可以实现恆星跳跃技术,快速的前往其他的恆星系。

但確认做不到两个星系间实现超光速航行后,他转而將目光放到了如何確认恆星系內的出口点上。

而对於太阳系和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理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並不是很难。

引力与时空-共振时空曲率临界点超光速航行技术在藉助恆星的时空曲率进入宏观性的隧穿效应后,其跳跃的路径受重力梯度约束。

这意味著它不仅需要恆星这类大质量天体作为节点,而且还需要避开行星的重力干扰。

比如在太阳系內航行,需要避开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类行星与大质量天体。

这是它的缺点,但恰好也可以转成优点!

即利用行星的重力井来对正在跳跃超光速航行过程中的飞船进行干扰,將其从宏观性的隧穿效应『摘』出来。

但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超光速航行过程的飞船处於宏观性的隧穿效应,在跌落回正常形態的时候会因为引力、惯性等各种因素而直接损坏。

打个很简单的比喻,如果將超光速航行的过程看做是一辆正在高速路上以200码的速度行驶。

正常情况下你要停下来应该要『踩剎车』让车速慢慢的降低,最终停止。

大质量天体引力效应会在希尔球半径隨著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落,其过程就相当於踩剎车。

但如果你用行星来干扰这个过程,让其半路停止。这就相当於在高速路上直接装了一个『破胎器』或者说放了一颗『巨石』

当高速行驶的车辆从破胎器上压过去,或者是撞上这颗巨石的时候,结果必然是车毁人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