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们这些追随宁王迁来的民户,将来官府是会根据工分授田的。他们算是宁王的基本盘,大王自然不会亏待他们,税收优免政策一样可以享受的。
沈三秀还听说,在生产队干活也不会太久,大约是两到三年,只是具体多久,朝廷还没定论。
生产队的大小头头们,如果表现的好,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吏员,那可就是吃上皇粮了。
宁王在长离岛建国的事情也就传回大明了,他的招商政策就很卷,这和美国的西进运动有些相似,对于爱土地胜于生命的国人来说,还是有莫大吸引力的。
但最先被宁王卷起来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大明的藩王们。
凡事就怕有人带头,对于此次海外封藩,起初各路藩王都是看热闹的心态。
但这一年就很邪性,好几个藩王出了事。
秦王朱尚炳因为被朝廷斥责,他心理素质差,就生病,然后就挂了。
晋王朱济熺背后不满朱棣,被自家兄弟打小报告,朱棣下令革去他的王位,废为庶人,改立打小报告的朱济熿为晋王。
谷王朱惠阴谋叛乱,被人揭发。朱棣一怒之下把他全家都贬为平民,把谷王封地都撤销了。
这种情况之下,有些人就又动了出海的心思。去外海,天大地大我最大,做个逍遥国王岂不爽哉?
还是大伙儿的信息渠道不畅,他们听说宁王的动态几乎都是通过报纸得知的,大宁国为了招募人手,自然有过度美化的嫌疑。
于是就有人私底下串联了,到底是远涉重洋,心里面不发慌是不可能的。这种时候,多拉些人可以壮胆不是?
动心的有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镇江王朱守谦和秦王朱志堩等人。
这几位藩王封地小,存在感一直不强,有的只有几十个护卫,势力可能连大些的地主都不如。
秦王朱志堩年纪还小,主要是秦王一系总是出事,他母妃刘氏家里觉得这么下去,搞不好落个没下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毕竟秦王系基因自带神经病,他们也怕哪天就得罪了皇上。但秦王家大业大,靠着塞国没少发财,可以说是诸位藩王中最有钱的,所以尚属摇摆不定的状态。
另外四家很快订立了攻守同盟,决定携手去闯南澳。
这么多王爷联动,那影响可不小。他们一方面给朝廷打预防针,另外也派出多路先遣队前去南澳实地考察。
上头大人们的动向和沈三秀的生产小队还很遥远,但眼前的大树离大伙儿很近。在只有斧头锯子的条件下,伐木效率低的令人发指,这还是用的塞国生产的钢锯!
就眼前这棵大树,八个人砍了三天还没倒。
好消息是他们遇到的问题台湾垦殖都遇到过,因此工分计算是按照伐木的方数来算的,大树砍伐的时间长,可是出的木料也多。
这些树木会被送到锯木厂,质地稀松的一般会造纸浆;结实些的板材用来造房子,打家具;要是杉木、柚木等强度更高的,那就用来造船了。
官府的人也在为伐木效率低而苦恼,听说台湾粟登科他们用过一种蒸汽机带的链锯,但那种机器相当笨重,且故障率较高。
大宁国又不像塞国,懂机械维修的匠人几乎是零。
李寓西往来奔走,这天终于带来了个好消息:“塞国的精工齿轮出了一种油锯,据说也是大家伙,但比蒸汽机链锯轻便许多,而且质量很稳定。”
油锯这个令森林闻风丧胆的杀器终于出现了,但价格也很吓人,最便宜的型号也要3000块钱一台,都能买辆小汽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