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经理开始还不肯给,说这个塞国机密文件,他若泄露出去是要犯错误的,搞不好要被老仙发去劳改。我也是好话说尽,才誊写了一份。”
他献宝似的将一沓稿纸呈上,朱权手指蘸唾沫快速翻看了几页,忍不住称赞道:
“塞人的脑子确实好,做事肯下功夫,卿等该向隔壁多多学习啊!”
那些潜邸旧臣用的舒心,但是都是在大明那种体系下混出来的,业务能力还是差了些。可现在就算想开科取士,手下就那么点儿人,剩下的都是野人,根本没条件啊。
这份生产队管理章程还是给宁王君臣极大的启发,很快朝廷就将任务分发下去,派出若干武装小队,往岛内各地进行摸底。
宁王世子朱盘烒和一众王子也参与了此次行动,朱盘烒今年已经22岁了,宁王的其余子嗣也大多成年,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要说这长离岛真的是得天独厚,很快就有小队发现岛上有石灰矿、金矿、铜矿、铁矿,疑似连石油都有。
大明虽然发育较慢,可这些王室贵族对石油可不陌生,宁王家里也是有几辆汽车的,这次也运到了长离,只是道路泥泞,到处是树桩子,暂时没法开,只好停在仓库吃灰。
此外,岛上木材资源丰富,其中有大量棕榈树,李寓西说西洋有许多人吃棕榈油,这下就把全国的油料问题解决了。
经历了四个多月,凤凰城定居点算是初步站稳脚,工匠们甚至烧造出了水泥,只是王府的匠作手艺较差,水泥的品质比泥巴强点儿有限。
但王室总算住上了砖瓦房,比潮湿闷热的木屋可强太多了。
这日,宁王终于聚集群臣,讨论大宁国未来发展大计。
每当这种时候,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到杨壁的身上,宰相刘坚也不例外,不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嘛。
工部尚书杨壁,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大宁国的主心骨。
“臣有本要奏。”
杨壁当仁不让,起身郎朗道:“臣潜心观摩大明与塞国的发展模式二十余载,自问学通儒塞,颇有些心得。”
“那就是儒学为体,塞学为用!”
这个观点颇为新颖,大伙儿纷纷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不可变者,伦纪也。儒学道统乃是朝廷立身之根本,我细读了前段时间丁春秋的社论,里面大言不惭提到塞学对传统秩序的颠覆性,这也是臣深感不可弃儒的根本所在。”
“那么塞学为用呢?有句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塞国靠着工业化,国力强盛也是有目共睹的。我等若是不用塞学,那么迟早会被大明,甚至北美诸藩,彼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为之奈何?”
“我的章程就是建工厂,造机器,大兴农垦,鼓励商贸。对技师之类的人才,许以重利诱之,则彼国培养之贤良,尽入陛下彀中矣!”
归纳起来,杨壁提出的就是挖角战术,对于近乎一张白纸的大宁国,无疑是见效最快的办法。
宁王大喜,点头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