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刘学勤是要振刷吏治,并且第一次公开提出,在共和制度下,君权向民权开放,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这样的论点只能说见仁见智,朱棣未必对未来毫无洞见,因为明塞两国实力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一旦刘学勤显露狼子野心,想要吞并明朝,朱棣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
但要事事学塞,也不是那么回事。
大明对官员采取“重典治吏”的策略,目前看,政治生态尚算清明。可那要分和谁比,与塞国相比,大明的官员廉洁指数肯定是要差许多的。
朱棣的统御之术在帝王中已经属于优秀的水平,什么知人善任,内外分明等方面都做的很好。但总归逃不脱法术势那套技术,既然是人治,自然就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有证据显示,朱棣不太喜欢吏员。所谓吏员,就是指编外人员,比如后世的城管之流勉强可归于吏员。
有次朱棣召见一批御使,发现其中几位是吏员出身,朱棣盛怒,随之向吏部下达一则诏书:
“从今往后,御史一职不可再任用吏员。”
这种好恶很可能断绝了许多底层吏员的上升空间,这些基层工作者没了前程,就开始贪污腐败,索贿敛财。
到了永乐朝中后期,就有“官吏贪婪凶残”之类的评语。
这个时候,刘学勤已经有实力向世人稍微展示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当时人,特别是大明的官吏集团是不买账的。
针对他的两篇社论,明朝方面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口诛笔伐。
塞国方面反倒平静下来了,这个时代没有经历思想启蒙,如此论战不过鸡同鸭讲,意义不大。
他们用另一种方式回击了大明,这一年,塞国的一种新产品进入大明,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消费热潮,连皇上朱棣都不得不为此暂时重启了荆州口岸。
这个产品就是丽洁化学生产的妇女卫生巾。
这事还要从内裤开始说起。
刘学勤作为穿越者,很早就为裤衩子这件事苦恼。明朝自然是没有内裤的,男女老少都穿膝裤,膝裤和后世的家居短裤有些像,但是有两个问题:
一是不兜裆,二是没有松紧带,一般是用布带系住。
没有松紧带的裤衩子是没有灵魂的。
后来有了胶菊,勉强有了可以产生弹力的东西,马宝梅就根据刘学勤提供的图样,制作了一些内裤。
但很长一段时间,内裤这种东西,主要是王室成员在穿。一些刘家堡的老人知道了,也学着做过,总之普及度相当有限。
主要还是没能彻底解决松紧带的问题。
刘学勤的裤衩子问题解决了,他就没再关注过这种小事,但他的便宜妹子刘氢可没忘。
作为王室成员,她很早就穿上了内裤,而且当年她可是研发过硫化橡胶的,因此一直持续再进行改性橡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