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怒了,这回他是真的生气。
于是他便召集一众大臣商议,除了太子和姚广孝之外,还有内阁的杨荣、杨溥、金幼孜等人,英国公张辅,兵部陈洽名,户部夏原吉等。
从这个人员构成看,朱棣已经恨不得对塞国动武了!
事情很简单,就是塞国人动了大明的奶酪,问题是大明该如何反制?
众人纷纷表达了对塞国的谴责,然后,就集体沉默了。
塞国的强大有目共睹,你怎么骂,它都无所谓。但你要是打它,那就得考虑考虑后果。
“我国尚欠塞国各类贷款一千余万,塞国的蜀道山银行、民生银行在我大明境内的分号储备大量白银,以及塞国民间投资大明的各类公司。是否可以查没充公,一则以示惩戒,二则可充盈国库。”
见大家不说话,皇上就点名了,夏原吉被第一个点到。主要是因为他是管钱袋子的,皇上又习惯大手花钱,根本就是天生的矛盾体,不想被针对都难。
于是他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但却是个无法执行的馊主意。
因为塞国在大明的各种投资早已经和文武勋贵、权力阶层捆绑,外事不决骂塞国,内事不决骂资本,但你真要把这些充公,那不等于把大伙儿的锅给砸了嘛。
但夏原吉的狡猾在于他站在国家大义层面,因此没有一个人反对他的提议,反而开始踊跃发言,将他的提议压了下去。
“不若让臣再去塞国,谈下一笔军售案,顺便敲打敲打塞音老仙。”
陈洽名抢先说道,他搞军售是真的尝到甜头了。俗话说纸包不住火,上回军售案兵部吃了回扣,就连皇上朱棣也听到些风声。
但他一是不知道兵部究竟拿了多少?二是回扣全在境外银行存着,就连存折,都是由陈洽名的心腹子侄在塞国代持。
至于给谁分几万,给谁分几千,全部都是口头约定,没有落袋为安之前,这些人全都得供着陈洽名。
众人听说他要去敲打老仙,不由哄堂大笑。朱棣冷笑道:
“你倒是乐此不疲!”
这才是敲打之意,但也透着无奈。永乐朝的反腐力度和洪武朝没法比,一是如今立国已有40年,经济取得极大发展;二是权力再分配的过程中,皇权势必被削弱。
朱棣要追求自己皇权的正统性,就必须对在政治上支持自己的人作出一定的妥协。
说来说去,始终围绕着经济层面反制,一点儿都不解渴。
忽听一个声音说道:“建文虽乏长谋,但当年其上台后,首先便是进攻塞国。以眼下形势观之,却是正中急所。(急所,围棋术语,指全局中最为紧要的局部)”
朱棣心中一股无名火腾地冒起,因为正是他的靖难之役,与刘学勤勾肩搭背,破坏了当时的国家大计,这种话题自然是帝王禁忌。
回头一看,说话的是姚广孝,哦,那没事了。
如果说朱棣这辈子有一个朋友,那非姚广孝莫属了。两人在一起逾30年,只有相互合作,从无背叛。
就连姚广孝做了老仙的记名弟子,朱棣也毫无芥蒂,两人可谓亦师亦友,是君臣相得的典范。
这个话又冷了场,姚广孝说的,其余人可不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