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骨打显然听得见众人谈论之语,他努力抬起手来,左右动了动,似乎有话要说……
吴乞买连忙把耳朵凑到完颜阿骨打的口边,只听得轻微之语:“这里不要留太多人,让他们都散了去,你我兄弟几人,还有宗望宗翰几。。。
三日后,赵云率军出征,旌旗猎猎,士气高昂。李成亲自送至关外,嘱咐道:“此战关键,在于诱敌分兵。你佯攻西夏边境,务必使其误以为我军主力尽出,诱其分兵驰援。待敌军主力调动之时,我奇兵突袭,方可一击致胜。”
赵云抱拳应道:“末将明白,请将军保重。”
李成目送赵云率军远去,心中暗自思忖,此战成败,全在奇袭一役。若能斩敌首脑,使其群龙无首,则敌军必乱,雁门关方有转机。
数日后,赵云军已至西夏边境,果然引得敌军震动。西夏国主李乾顺闻讯,急调三万大军驰援,欲与赵云军决战于边境。赵云依计而行,避其锋芒,只在边境游走,引得敌军疲于奔命。
与此同时,李成亲率三千精骑,自雁门关北出,绕道漠北,穿行于风雪之中,昼伏夜行,避开敌军哨探,直奔敌军中枢。
漠北之地,风雪交加,寒风如刀,将士们皆披甲执锐,艰难前行。李成身披战甲,手持长枪,亲率亲兵,走在最前,鼓舞士气。
七日后,斥候来报,敌军中枢设于漠北黑水河畔,距此尚有百余里,营地绵延数里,戒备森严。李成得报,立即下令全军加速前进,务必在敌军未察觉之前,突袭敌营。
当夜,风雪大作,天地间一片混沌。李成率军悄然接近敌营,只见敌军营地篝火点点,戒备森严,然风雪之中,哨兵多有懈怠。
李成低声下令:“分三路,左右包抄,中军直取敌军中枢。”
三千精骑,悄然分路而行,趁着风雪掩护,悄然逼近敌军营地。
凌晨时分,战斗爆发。李成亲率中军,突入敌营,直扑敌军中枢。敌军猝不及防,顿时大乱,营中喊杀声四起,火光冲天。
敌军主帅完颜宗翰被惊醒,慌忙召集亲兵迎战,然宋军已杀入营中,箭如雨下,敌军死伤无数。
李成身披战甲,手持长枪,亲率亲兵杀入敌阵,所向披靡。赵云所率佯攻部队亦在此时传来消息,敌军主力已被其牵制,无法回援。
完颜宗翰见大势已去,只得率残部仓皇逃窜,狼狈逃回漠北深处。
此战,宋军大胜,斩敌万余,俘虏数千,缴获军械无数,彻底打乱了敌军南侵的部署。
数日后,捷报传回雁门关,百姓欢腾,将士振奋。
李成率军凯旋,于林冲、林震、王安墓前祭拜。
“三位先贤,敌军再犯,我等依《雁门十三策》布防,终将敌军击退。雁门关依旧巍峨,百姓依旧安居。”李成跪于墓前,语气坚定,“我等虽非亲传弟子,然继承其志,誓死守土。”
赵云、王文等人亦纷纷跪拜,叩首再拜。
数月后,皇帝下旨,嘉奖李成之功,赐金印一枚,并命史官将此战编入国史,以彰其功。
自此,李成之名,与林冲、王安并列,成为雁门关之守护者。
岁月流转,山河依旧。雁门关外,风雪依旧,然百姓安居,将士守土,边关无战事,山河无惊扰。
林冲、林震、王安、李成四人的墓碑前,香火不断,百姓每逢清明、冬至,皆前来祭拜,讲述他们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精神。
风雪中,墓碑上“忠勇为国,义薄云天”八个大字,依旧熠熠生辉,如同他们不朽的灵魂,永远守护着这片山河。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战事已平之时,一封来自京师的密信悄然送至李成手中。
“李将军,西夏国主李乾顺已秘密遣使入辽,与辽国残部密议,欲与女真再度结盟,共图雁门关。张仲大人命你早作准备,切勿轻敌。”
李成阅罢,神色凝重,心中隐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