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云把杨暮客喊过去。
“紫明。入定前,便要学些有用的知识,好锚定心神。不至于在虚无之间,神思无所存放走了火。”
“紫明聆听师叔教诲。”
“咱们这上清,你觉着是取自何意?”
“徒儿以为,当是如清空。”
归云咧嘴,“你小子倒是敢。那你摸到过天空吗?”
杨暮客摇头。
归云嘿了声,“这天空无形无质,谁人都摸不到边际。你大考第一关是怎么想的?”
“徒儿就是想着乘风飞,有风,便有变化之处。或风眼,或风口,或风之尽头,能量平息之地。”
“你看你想得多好。所以这上清,谁规定就一定是立意高远,把自己当做青天?”
“这……”
归云呵呵一笑,“咱们上清门,这名字就来自三十六天的上清境禹余天。是个地名。你要知道,咱们上清门是先有的仙人,才有的宗门。而不是先有的宗门,门中人得道升仙。”
夜里子时,因下午的时候睡足了,杨暮客精神奕奕地盘膝而坐。
归云师叔没教他引导术的口诀,也没教引炁入体的方法。一直用行动来帮助他理解引导的意义。
引导,是主动干预,承接因果。
引导,也是被动接受,放任自流。
依旧是有无相生。
灵炁顺着经脉游走,刺击窍穴收纳灵炁转化为法力。
法力再化虚为灵韵,去滋养神魂。
杨暮客在归途中,爽灵之魂用得最多,所以极阴生阳体现在爽灵之上。灵台的爽灵闪烁着苍白的火焰。并不旺盛,如同小火苗跳跃着。
那是思绪在迸发。
他穿梭在大学讲堂的阶梯教室,里面空无一人。舞台上还挂着毕业汇演的横幅。
推门一看,边上就是一个图书展览室。
小道士手中掐三清诀一指,把那图书展览室变成了观星别院书房的木门。
里面杨暮客一头短发,戴着眼镜,正在看书。手中拿着天道宗问天一脉的《太初混沌观想真经》。
小道士上前去问,“这本书还不是看的时候。”
杨暮客答他,“我没看,我就是看看封面。这封面的笔迹像是那本《玉兰道经》,应该是一个人写的。”
小道士看了看地上堆着的杂书,“也就是说,咱们赢了问天一脉,又把他们的破心法丢了。前辈修行大成之后,又拿着旧书总结了一遍,写了本新的放在上面。”
杨暮客推了下眼镜,“所以,能看?”
小道士把杨暮客手里的书拿过来,重新放在书架上。如释重负地说着,“能看,但肯定不是现在。不必着急了。”
胎光哈哈一笑,“你不急,那就不急。”
那一缕跳动的思绪之火,从爽灵,传导到胎光之上。一缕火焰化作两缕,都变得微弱许多。好似风中残烛,但坚强倔强地,在灵炁与法力的冲刷下闪烁光明。
一夜打坐,杨暮客神思饱满灵台臌胀。阴魂有跃跃欲出的征兆。
出门去吃早饭,归云看到他呵呵一笑。问他是否不上早课有不习惯?
杨暮客答师叔,阴魂修炼初成,不晒太阳采霞炁才是正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