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信中说,李贵妃薨逝后,皇帝还在饮酒作乐。大长公主知道他所作所为后,冲进皇帝住处对其破口大骂,姑侄二人起了争执,大长公主一怒之下竟抓起醉酒的皇帝让他对承乾宫方向磕头。
nbsp;nbsp;nbsp;nbsp;大概是用力太猛,又或者是刚吃药太多终于伤了身体,皇帝被磕出重伤,至今仍在昏厥。当时淑妃也在场,对外道陛下因贵妃之死伤心太过,意图撞柱追随,所以受伤。
nbsp;nbsp;nbsp;nbsp;不管这理由大臣们信不信,反正万云和谢云天都没出面反驳,也就没人去探究真相。
nbsp;nbsp;nbsp;nbsp;他们更想知道陛下伤势如何,还能不能醒来。
nbsp;nbsp;nbsp;nbsp;现今,皇帝身边被大长公主、淑妃、万云、谢云天等人围住,连柳阁老也不得面圣。
nbsp;nbsp;nbsp;nbsp;眼线都无法得知更进一步的消息。
nbsp;nbsp;nbsp;nbsp;齐国公脸色如古井无波,但马青能看出来,主子眼中光芒越来越盛,又渐趋平静。
nbsp;nbsp;nbsp;nbsp;还没到时候。齐国公想。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清蕴抵达京城后才知道皇帝“为爱殉情”的传言,顿时脸色古怪。
nbsp;nbsp;nbsp;nbsp;别说她,朝堂上哪个不知道建帝对后宫嫔妃的态度,位高如李贵妃在他面前也只是取乐的玩意。
nbsp;nbsp;nbsp;nbsp;她看向王宗赫,他暗暗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nbsp;nbsp;nbsp;nbsp;夫妻俩扎进浙江两个月,哪料到这么短的时间天都要变了。
nbsp;nbsp;nbsp;nbsp;李贵妃薨逝和皇帝昏迷的消息混在一起,一时之间,前者的消息都没那么引人注目了。
nbsp;nbsp;nbsp;nbsp;礼部照常操办了李贵妃的治丧仪式,清蕴和王宗赫一同进宫,看到了红着眼眶的大长公主和淑妃。
nbsp;nbsp;nbsp;nbsp;李琪瑛把清蕴单独引去了承乾宫,察觉到她的沉默,低声道:“放心吧,至少承乾宫这儿都是娘的人。”
nbsp;nbsp;nbsp;nbsp;清蕴仍没开口,等周围无人时才问:“陛下那儿?”
nbsp;nbsp;nbsp;nbsp;李琪瑛摇头,“我不知道,娘不告诉我,也不让我打听。”
nbsp;nbsp;nbsp;nbsp;她也不在意建帝生死,更在乎的是从小像另一个娘亲一样对待她的长姐去了。
nbsp;nbsp;nbsp;nbsp;李琪瑛感觉这几年已经把生命中的痛苦都经历了遍,想伏在清蕴肩头痛哭,意识到她已经不再是自己大嫂,又是一阵难过。
nbsp;nbsp;nbsp;nbsp;突然,她注意到屏风后有熟悉的衣角闪过,立刻看过去,“次奴。”
nbsp;nbsp;nbsp;nbsp;没人出声。
nbsp;nbsp;nbsp;nbsp;李琪瑛直接起身走去,果然在后方看见了一道小小身影,被发现了也不慌乱,而是仰脸看她,“姨母。”
nbsp;nbsp;nbsp;nbsp;李琪瑛:“你身边的奶娘嬷嬷呢?”
nbsp;nbsp;nbsp;nbsp;“她们以为我睡了。”
nbsp;nbsp;nbsp;nbsp;所以又是自己偷跑出来。李琪瑛看着自己的小外甥没法说重话,尤其是他那张脸,每每看到,就让她心中倍感内疚,哪里舍得责怪。
nbsp;nbsp;nbsp;nbsp;把人牵出来,李琪瑛道:“外祖母在忙,等夜里她就会来看你。”
nbsp;nbsp;nbsp;nbsp;说完转向清蕴,“这是次奴,嫂……你没怎么见过他吧。”
nbsp;nbsp;nbsp;nbsp;大名杨翊、乳名次奴的小皇子,当初诞生时要了李贵妃半条命。
nbsp;nbsp;nbsp;nbsp;最关键的是,年仅四岁的他,竟长了一张和李秉真七分相似的脸。
nbsp;nbsp;nbsp;nbsp;即便外甥肖舅,这也太像了。
nbsp;nbsp;nbsp;nbsp;清蕴一时晃神。
nbsp;nbsp;nbsp;nbsp;小皇子仰首静静看着自己的模样,让她有种李秉真转世重新站在面前的感觉。
nbsp;nbsp;nbsp;nbsp;第78章小殿下和世子生得很像
nbsp;nbsp;nbsp;nbsp;杨翊:“我知道你。”
nbsp;nbsp;nbsp;nbsp;清蕴“嗯?”了声,俯下身和他对视。
nbsp;nbsp;nbsp;nbsp;随即被这个孩子鸦羽般的睫毛攫住目光。
nbsp;nbsp;nbsp;nbsp;四岁孩童的面庞尚带着初雪般的软糯弧度,精致骨相显出一种贵气。眼睛大得惊人,眼尾却斜斜飞起道幼狐般的弧,瞳色较寻常孩童更浅几分,像浸在琉璃盏里的雨前龙井,此刻正一瞬不瞬地凝望她。
nbsp;nbsp;nbsp;nbsp;雪青衣袍裹住他单薄的肩头,颈边戴着一道金色长命锁。
nbsp;nbsp;nbsp;nbsp;杨翊:“你的传言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