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王站在人群中,虽然他早有心理准备,可当真的听到这些的始作俑者是靖王时,还是恨得牙根发痒。
他甚至后悔今日没有一鼓作气将北邙人全歼,活捉了靖王回去将他的罪行公告天下。
军营里闹腾了半宿,才渐渐安静下来。
好在先前南边刚刚运来不少粮食,足够士兵和难民们饱餐一顿。
肃王安顿好难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大帐。帐中,苏喆已经带着人在等待。
同时等在帐中的还有苏衍之。
苏衍之并没有打算将真实身份告诉苏喆,是以两人在帐中只简单说了一些客套话。倒是苏喆,看着眼前这位谈吐气质非凡的先生,总觉得有几分熟悉,可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总之,他心里狐疑,谈话的时候便总是有意无意地观察苏衍之。
直到肃王进来,这场尴尬才得以化解。
“阿喆,看到你真是太好了。你这么久音信全无,我们都很担心你。”
肃王拍拍苏喆的肩膀。
能在这种情况下相遇,实在是意外之喜。
“殿下,这一路艰难险阻,我也没想到自己能活下来见到你。好在,一切都过去了。殿下,镇北侯是冤枉的,真正通敌卖国的另有其人。”
苏喆将他在边城的所见所闻一一道来,听得众人无不痛心。
“镇北侯铁血丹心,本王定会上书给父皇,为他正名。”
“殿下仁心仁德,苏喆替阿慈先行谢过。”
肃王心情沉重地摆摆手。当下,在营帐中,将渭河大捷,连同靖王的事情一起写成了军报,八百里加急送往盛京。
……
江南,五月。
连城带回了渭河大捷的消息,同时也带来了裴珩的信。
厚厚的一沓,没打开之前还以为是书。
字里行间都是裴珩的真情流露。
时隔多月,终于收到了裴珩的亲笔信,苏璃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躲进书房里认认真真每一行每一个字都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过去,记在心里。
随信一起来的,还有一只大箱子。
里头放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开始苏璃没看明白,直到读了信后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裴珩日常收集的。
比如有渭河边的石头,大大小小,粗糙的圆润的一大堆。这是裴珩在考察渭河上下游的途中随手捡的。
“每到一处,我便想,阿璃若在这里该多好。阿璃,你瞧,这块石头黑黑圆圆的,可像你的眼睛?”
又比如还有一把枯草和一双草鞋。
“阿璃,北地百姓生活艰苦,严寒的冬天他们都穿不上一件像样的棉袄和鞋子。村子里的人都在秋天的时候收集稻草,编这样的草鞋穿。阿璃,这是我按照你的脚码编的,也不知道合不合脚?”
“另外,我把你送来给我的棉袍、鞋子、裤子都分给他们了,只留下了一套。阿璃,你不会怪我吧。”
又比如还有一条明显不是南启风格的鞭子。
“记得阿璃:()主母不当炮灰,清冷世子夜夜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