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城上,只剩下他和三十名亲卫军。
周元青手持一杆大戟,背后红色披风长荡,立在军旗之下。
无数的黑甲军涌上城头,李温和赵浅等亲卫相继倒下,转瞬之间就仅剩下他一人。
然而,就是这一人一戟,竟频频杀得虞军胆寒。
周元青手握长戟,浑身浴血,宛如一尊杀神,似有使不完力气。
顾清越脸色凝重,再一次发号施令,"杀了他!"
切换过武器的虞卒,数十支长矛同时刺向周元青,他挥戟格挡,戟影如虹,瞬间刺穿三名敌兵的咽喉。
但更多的敌人涌上来,一柄长刀砍在他的背上,鲜血喷涌而出。
周元青踉跄了一下,却没有倒下。
他反手一戟,将那敌兵钉死在城墙上。
又一柄长矛刺穿了他的腹部,他咬牙折断矛杆,戟刃划过持矛者的眼睛。
血战持续了不知多久。
周元青脚下的血泊越来越大,他的动作越来越慢,但每一次挥戟,仍能带走一条性命。
王弓、柳乘风和段景行远远看着,眼中已满是震撼——这哪里是人,分明是一头垂死的猛虎!
终于,周元青被逼到了城墙边缘。
他的长戟断了,佩剑折了,铠甲破碎不堪。
十几支长矛指着他,却无人敢上前。
“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周元青仰天长啸,口中满是鲜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将断戟插进城墙的砖缝,支撑着自己不倒。
鲜血不断地从其嘴角涌出,但他的身躯依然挺直,如松如岳。
傍晚,最后一批打扫战场的虞族回头望去,只见夕阳如血,仿佛还能望见城头上那一道孤独的身影巍然矗立。
这场战事也随着这道身影逐渐消失在暮色中而结束。
自此,天下凝一,再无虞南之分。
嘉兴年间,有一位叫做高启的隐士,作了一首诗名叫《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诗曰:“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众人皆知,自唐开始,“圣人”多指皇帝。
但因为舒王死后,也被其子追封为皇上,后世的学者一部分认为,高启诗中的“圣人”指的是陈明,另一部分则认为是当时在位的皇上嘉兴帝。
双方各执一词,常常争得面红耳赤,至今仍未有定论。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