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十六岁被元军掳走,六十岁才得以归来的男人哭了。
很快,时光来到嘉兴二年春,大地回暖,万物复苏。
最近,金陵城中王公贵族和士大夫们关注的焦点除了西北的战事以外,便是两日前刚举行的那场殿试之上。
内阁首辅宋潜溪将已经选好的三份试卷送到了舒王府,让陈明择定孰为状元、孰为榜眼、孰为探花。
陈明仔细看了三份试卷以后,拆开遮盖姓名的封条,向宋潜溪问道:“这个王冕是谁?我瞅着三份答卷里,他的文章写的最好。”
“王爷慧眼。这个王冕是我们扬州诸暨人,师从大儒韩性,尤善诗文,在民间名气很大。”宋潜溪躬身道。
陈明抬起头,“你且让本王听听,他都做过那些诗?”
宋潜溪或是准备工作做得足,或是对此人颇为了解,不假思索地道:“此人有一首诗名曰《白梅》。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好!”,陈明情不自禁地称赞道,“还有吗?”他之所以问得如此详尽,实乃不知何故,他对此人竟心生一种莫名的熟悉之感。
“还有一首《墨梅》。我家洗砚池前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听到这首绝句的陈明瞳孔突然放大,震惊地道:“竟然是他!”
“王爷知道这个王冕?”宋潜溪疑惑地道。
陈明微微颔首,“听过他的诗,只是先前不知道此诗是他写的。”
说话间,他的心情已经平复下来。
毕竟,这已不算是他与语文课本上的先贤第一次碰撞了。
翌日张贴皇榜,王冕高中状元的消息如一阵春风,迅速传遍了金陵城。
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这位诗、书、画、印皆绝的才子,而王冕本人却依旧保持着那份淡然。
如此,又过得三日。
小皇帝设朝,召见新科进士。
陈明也第一次见到了这位酷爱咏梅、画梅的大才子。
他举止从容,神态谦和,言语间尽显儒雅风度。
陈明仔细端详着他,心中对这位才华横溢之人更多了几分欣赏。
当即询问其治国之策,王冕侃侃而谈,从民生到军事,从吏治到文化,见解独到且切实可行。
陈明暗暗点头,朝廷得此人才,亦是天下百姓之福。
散朝以后,陈明特意走到王冕身边,微笑着说道:“梅花屋主果然名不虚传,本王对你很是看好。”
王冕听其不言自己的名字,而称他的雅号,自是受宠若惊:“王爷谬赞,冕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和朝廷效犬马之劳。”
“元章家里真的有洗砚池吗?”陈明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不必多礼。
王冕摇了摇头,一脸羞愧地道:“不瞒王爷,冕幼时家贫,常白天放牛,晚借寺院长明灯读书。诗里那样写,是借王右军的典故,表达对高尚节操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