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合村並镇工作推行,村民们离开果园进入乡镇居住,他们那赖以生存的果园还要不要?要,就得每天大老远从镇里到乡下往返奔波,时间成本大大增加,人力无法支撑果园料理需要的劳作;不要,村民们本来生计就艰难,以后靠什么为生,光靠把果园租给外来承包商收点租金吗,这显然不现实……”
葛涛说到最后,神色已然是十分严肃。
他熄灭菸头,用手指敲著桌子:“说白了,村民们不愿意迁移进镇,主要原因就是生计问题——有钱,刀山火海都敢去,没钱,天上人间也不敢逛啊!”
老葛开了个玩笑,林驍却根本笑不出来。
纠结他好几天的疑惑,今天终於豁然开朗了。
原来不是村民们不愿意搬,也不是新村园一期的房屋质量让大家太失望,而是只要一搬离村子,他们的饭碗就被砸了。
即使这饭碗有些残破,只能装点刚够果腹的冷饭。
但对於农村人,尤其是一些上了岁数的农村人来说,已经是十分知足的晚年保障了。
进城?上楼?
快別逗了!
林驍总算明白了底层逻辑,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好的政策,镇里的房子白送,大家却一个个都不要的原因!
“所以,县里不顾上头合村並镇的大政方针,把100户籍人口的要求强行扩展到200常住人口,一方面是可以让更多村民按政策进镇,这样就能盖更多房子,拨更多资金,於耀军和县財政都能跟著得好处。”
林驍神色严肃地猜测,“另一方面,大量村民搬迁到了镇里,必然会导致大量果园空置,对外出租承包还能挣一笔不菲的租金。而规模化、科技化的果业种植,还能提高果树的良品率,並不会影响经济產出,理想状態下还能有效提高经济指標……我这么想对吧?”
说到上面的事,葛涛不禁面色恓惶起来。
“镇长,这我就不敢乱说了,我这级別太低,上面怎么想的可不知道……”
他虽然连连摆手,但眼神却满是肯定。
林驍知道自己猜对了。
从县里、镇里的角度,合村並镇的確是好政策,可以推动麻山县的农业从小农经济向集约化农业转变,引入財力雄厚的大型农业公司,全面接手星光镇的橙橘种植產业。
企业的进驻,不仅能有效控制果实的良品率,还能保证销路,甚至还能为村民们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
如此一来。
村民出租果园拿一笔钱,进果园当工人拿一笔钱,收入稳定,不见得比自己经营料理果园要差。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把零散分布的村民集中归拢到镇里,的確是一个好政策。
但问题是。
企业是要挣钱的,可不是来做慈善的。
星光镇地处山区,虽然通了公路但交通並不便利。
这样的自然环境,企业承包果园给的承包价肯定会压到最低,请工人开的工资肯定也高不到哪儿去。
而且这样的规模化种植,对於工人的需求量不会太高,一般只在採摘时需要大量请人,平常只需要非常少量的工人即可维持果园正常劳作需求。
如此一来。
即便星光镇地少人稀,可面对承包商更加微小的用工需求,还是会造成大量“上楼”村民失业。
这部分问题谁来解决?
没有人,只能村民自行消化!
这些村民又都上了岁数,外出打工不切实际,镇里居住没有归属感,腰包也没有真正鼓起来。
相当於白忙活一场,也难怪大家都不愿意搬。
林驍理清楚这般头绪,意识到县里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考虑的只是怎么迅速提高经济数据,怎么儘快推动所谓的新型农业改革,怎么提高县域城镇化比例。
至於其他一些见不得光的想法,就更没法说了。
反正林驍可以確定,领导们根本没把村民个体的想法和需求考虑进去,自然也不管村民们愿不愿意去镇里,在商品房里住得开不开心。
(本章完)